今天,我想集中于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问题的思考。
从上周四五开始,我决定亲自送孩子上学。几天下来不但顺利完成,还让我有了一种“自己很强大”的成就感:一个女管理者在紧凑的早间时间把家庭和工作安排得如此合理,完成了自己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可能是很多女性完成不了的事情。
今天早晨,我再次早起,以往日的节奏,这本应该又是一个完美的早晨。可今天孩子的情绪不好,拖延再三,导致错过了最黄金的节奏。面对一个想要哭闹求助的小人儿,我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简单粗暴命令他穿上鞋子,虽然看到他满含泪水一声不吭地看着我,我顿感心疼,但或许没有比这更简单的解决办法了。与此同时,一种丈夫不给力不协助的埋怨感也油然而生,很想责怪他。最终,经过协调,由孩子爸爸送他上学。在整个三人同行的上班上学路上,孩子兴致一直不高,我越发心疼与内疚,并且开始与孩子爸爸谈论今后怎么做,而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攻击性与想要说服,在分别的时候,我蹲下来深深的抱了一下他,告诉孩子不要因为早晨的事情不开心,他紧紧的抱着我并不敷衍,但是我忘记了对他说一声对不起。
在去往地铁的路上,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为什么情绪会爆发?昨晚我也爆发了一次,在昨天的“智慧清单”中我还反思了因为导致同事书买错而产生的反复内疚感,我当时的原因分析是认为存在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而今天我才发现真正的问题——我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以在今天早晨的事情中:
1、发现自己不能维持所谓的“完美”时,即不再是那个能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super woman,我会自我情绪爆发。
2、不希望现实证明自己的不完美是自己造成的,所以责怪他人,让自己与“错误”无关。
3、对“受害者”的施暴印证了自己另一面不完美,所以感到十分灰心,表现出来了内疚,希望让对方原谅,恢复自己的完美形象。
就事件本身来说,症结在于:我害怕迟到带来的结果。
反问自己一些问题:
“迟到”会怎样?作为一个管理者,迟到会让我觉得员工认为不够资格要求别人不迟到;作为员工,迟到会让上级认为我责任心、纪律性不强。
以上认知有哪些误区?
证实偏差:我只看到了自己偶尔迟到,却没有看到自己经常加班,比大多数人付出得多得多。
双重标准:我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别人可以迟到,我也可以迟到,只要不耽误重要工作,我完全允许自己有一定的时间弹性。公司其他管理者也有一些特殊权利,只要不危害公司利益,我也完全可以接受并灵活运用。
错误扩大化:偶尔迟到完全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除了重大工作时间外,偶尔小时间的迟到通常不会造成大问题,请自己安心。
然而推演到自己对“完美”的系统要求,其实还有些问题需要尝试去思考:
我为什么要让别人觉得我是super woman呢?
如果我不是super woman可以吗?会对我构成怎样的困难?
是不是我没有完成自己认知的那些事情,比如遵守纪律,我就不是一名优秀的人?
……
还可以反问自己更多的问题,不用回答自己,提问的那一刻就已经感受到了自己认知和行为的不合理性。
继续修炼成一个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