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基础概念之一——投射。
百度上的概念很全面,但很拗口,不好理解。
我的理解是:
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永远是有对方的一部分因素,同时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因素。
2、
刚刚接触一个女生,说话办事干脆利落,丝毫没有犹豫和迟疑,很少征询别人的意见。
你会觉得她太强势了,很讨厌。
或者说,你就喜欢她这样精明强干的女生。
于是,你刚认识她不到三分钟,话没有说几句,就产生了喜欢or厌恶的情感。
很有可能是你将自己父亲或母亲、某个老师、某个老板等等,以前认识的人,投射到刚接触的女生身上。
并且将以前的情感,一并投射到她身上。
3、
在学到投射之后,我对别人的嘲讽,变得很淡定了。
比如说,别人嘲笑我胖。
根据投射:
也许在ta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个胖胖的人总是欺负ta,好比哆啦A梦中的大雄总被胖虎欺负。
所以ta看到胖的人,就会讨厌;
也许在ta的认知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胖的人是没有资格被爱的,胖的人是没有资格享受生活的。
所以ta对胖是很恐惧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讨厌胖子。
很多胖子讨厌自己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嘲笑别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会以特殊的方式,展现出内心的伤口或是恐惧。
所以,对嘲笑我的人,在最初的愤怒过后,我会产生一种怜悯。
因为通过ta的嘲笑,我看到了ta的软弱和恐惧。
ta将恐惧厌恶的胖,投射到了我的身上,通过嘲笑我,来证明自己不怕,自己很强。
然而,没有元认知,看不到自己真实的心理,是永远也摆脱不了这样的投射。
4、
写到这里,豁然发现,投射小套路可以发展出一个元认知:
当发觉很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要注意了,ta身上你讨厌的某些特质,很有可能是你身上拥有的。
这在我参加心理成长团体课时,屡试不爽。
比如我很讨厌一个男性团员说话方式,我认为他特别不尊重我,总是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对此,心理老师的评价是:
是我先将自己放到一个低一等的位置上,所以看他的时候就觉得他高高在上了。
往深挖一点,发现“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模式,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很多次。
再深一点,发现我的身上有很强的托付心态:
你要对我好,你要关心我的身体,照顾我的情绪。
因为我比你低一等。
我还是个宝宝。
很像武志红的新书《巨婴国》中提到的,婴儿的共生心理——
到处找妈,照顾自己。
5、
另一个例子就发生在前不久,我觉得一个女生太讨厌了。
认为她的口气和表情总是,“我是过来人,我懂得很多,你们都不如我”。
这种厌恶的情绪出乎意料的强烈,甚至让我无法再听她讲话。
等情绪平静之后,我反思,内省,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寻找如此强烈的厌恶来源何处。
最终发现,之前某个阶段,我的自信心非常低。
觉得团体课上的所有人都比我强,我唯一能够夸耀的就是我比别人多参加几期团体课。
当时的我表现出来的,便是“我是过来人,我懂得很多,你们都不如我”。
而我内心,很厌恶那个自卑又自傲的自己。
所以,当看到这个女生的口气表情和当初的自己如此相像时,我对自己的厌恶,便投射到了她的身上。
最后
不自觉使用投射的情形非常普遍。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能力。
降低投射的方法便是觉察:
当你莫名其妙地对一个人非常讨厌,
嘲讽、指责、挖苦等等负面的词语在嘴边和脑中徘徊不去时。
这个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
你讨厌地是ta,还是ta身上显现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