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我最钦佩的校长是李希贵校长,他的绝大部分著作我都读过。再就是窦桂梅校长,不过遗憾的是,原来只是在网上看了她的一些零散文章,没有系统读过她的著作。前几天在淘宝网里买了她的《回到教育原点》,今天抽空略读了一遍。
清华附小的办学使命是为聪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把健康、阳光、乐学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清晰明了,眼界高远。
而且,她提出来的“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育人目标是如此的贴切和形象,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办学思想。
我也非常认可她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理念:作为校长,要把专业锋芒化成自带光芒。
边读边摘录一些的观点,留着慢慢品味。
1.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今天我们应说:“我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达到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必须提高。
2.清华附小有三张名片:微笑、感谢和赞美。
3.评课要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
4.语文质量的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5.心存正念,遇事正思维,传递正能量。
6.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沟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支持,减少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8.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9.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一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乃至写书的专业发展的记录,实际上就是这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足迹。
10.唯其如此,羽翼才会丰满,视野才渐渐开阔,目光才远大,胸怀才宽广,才能应对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要求与变革。但“至千里”是从“积跬步”出发的,所以首先要选好“垫底”的书籍。垫什么样的底,决定了建什么样的楼。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
11.只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12.公开课是一个放大了的、可供解剖的“典型案例”,是一个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供多种思考见解的“策源地”,是一种能与讲课教师分享教育或成功或失败的、走向共同规范与价值的“生命职场”。但,由于听课者身份层次不同,各自不同的心态,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各自不同的教学经历及环境,各自对教育现象的不同理解,于是,课后评价不是一种整合的力量存在,大多是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跟讲课人既不沟通也不辩驳,下课后又恢复成各说各话,就好比充斥街头巷尾的各种传言,最后像风一样,吹来吹去却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有高高在上、不由分说的“定论”,甚或一部分人强加于另一部分的“规定”支配站在课堂中来不及思考的教师的各个领域。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变得仅仅适合表达愤怒和怨恨,而不是善于理解与爱意?变得擅长与他人攻击与反击,怀疑与猜忌,而是接纳与包容,信任与支持?我们背后有怎样的局限,使我们变得如此恐慌急躁、匆忙仓猝而不是勇敢宁静和从容?难怪有人质疑公开课存在的意义。如此,公开课研讨的魅力将不复存在。
13.“议”一课易,长“思”难,长“写”难上加难。当我们阅读自己心灵的文字花瓣,清点自己记录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文字里透出的理性是否变得更加敏锐的灵动了。
14.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
15.教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是一种格外的良心,是一份集体的智慧。
18.成功从哪里来,从你自己热爱的事物中一点点练就,也因此,热爱不应是兴趣爱好,而应是持之以恒的动力,这就化作了激情。
19.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洪说,人的成功,第一是学术功底,第二就是对生命的激情,第三有洞察力和判断力,第四有幽默感和演讲能力。这四点都要靠每一天积攒来完成。我们的人生才会循序渐进,朝暾渐朗。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既是为了提高能力,更是为了陶冶情操,让心灵柔软、善良,继而走向高贵。
20.伤害你的人不是比你强大,就是比你弱小。不管怎样,学会包容上级的失误,学会容忍同行的冒犯,学会宽容别人的过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由此才会步入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