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玩王者荣耀少年为充钱竟然杀死母亲”
12月5日,袁小明在教室里上晚自习,老师小声把他叫出,警察早就在教室外候着。4天前,他把妈妈陈三妹杀死在家中。
袁小明是留守儿童,陈三妹和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在那个镇上,袁小明是出了名的小偷和爱玩游戏,除了邻居的零食、同学的手机,他偷的东西还包括母亲的钱和姐姐的彩礼。
对于儿子的行为,陈三妹骂过、打过,但不见效,感到对儿子已经没办法的她曾对女儿说,自己打的手累 。
多位袁小明的亲戚和邻居向深一度证实,袁小明的爷爷奶奶对孙子溺爱,甚至多次包庇其偷窃行为,并出钱帮孙子解困。
袁小明的外婆清楚记得外孙说过: 我不是我妈生的,我是我奶生的。
我当时看这篇文章是一边看,心里一边颤抖。照片上笑的这么甜、这么灿烂的小男孩怎么会杀人呢,而且还是自己的母亲。
看完以后我忽然明白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溺爱、包庇,父母对孩子教育上的错误、缺失……让孩子对生活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且没有人去纠正他的这种行为,甚至出现了后来的弑母行为。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是常有的事。孩子经常处于“纵星捧月”的状态,必定会养成骄纵、蛮横、自私的性格。
在国内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就是,如果不伤大雅,孩子做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作为旁观者更加不会管这些“闲事”了。
今天我带孩子去打预防针,其中有个小事例让我感触特别深。
小孩子都怕打针这是无须质疑的,而且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焦虑、大哭、发脾气。
其中有一位妈妈抱着孩子打针,孩子哭的好厉害,不断地在挣扎。妈妈就说了“这个叔叔好坏呢,打针这么痛,把阳阳都痛哭了。”
“呜呜呜……叫爸爸来打他。”
“好啊,叫爸爸打叔叔,太坏了。”
“还要叫爷爷,奶奶一起来。”
“好啊,叫爷爷奶奶一起,你别哭了哦。”
“还有叔叔”
……
看了一下医生那面无表情的脸,没什么变化,估计是这样的话也听多了。
我听了心里特别不舒服,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开始对生活产生价值观、吸收知识的时候,作为母亲去灌输他这样的知识。别人帮你了没有去感恩,反而是去责怪,这位孩子以后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自己的父母。
我家里的公公婆婆就特别宠孙子,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想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哪里摔了、磕了、碰了,不是叫他打,就是教他骂。
每逢这个时候我都用很认真的语气跟他们说,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你给他灌输这样的观念,以后他就会用同等的行为来应对你,这是必然的。
更多时候,很多不成熟的成年人也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姑妈跟我说了一个她隔壁家的故事。
王婶是出了名的凶悍、吝啬,自从嫁到王家来王叔就没有大声说过话。因为婆婆行动不便,干不了活,第二天就把婆婆赶到以前的牛棚住。
王婶把婆婆赶过去之后,每餐都用特定的碗给婆婆装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但也饿不死。王叔作为儿子的都没有话事权,旁人更不敢多管闲事。
后来王婶娶了儿媳妇,第二天特意吩咐儿媳妇给婆婆送饭时一定只能装一碗,不能多装。
儿媳妇是个孝顺善良的孩子,见到王婶对婆祖这样,就偷偷叫婆祖晚上当着王婶和她的面把碗摔了,剩下的事就交给她来弄。
晚上王婶带着儿媳妇端饭去给婆婆,见婆婆把碗摔碎了,撸起袖子就准备骂人。儿媳妇在一旁赶紧喊了起来:
“哎呀!婆祖你怎么把碗给摔了,这么不小心。你虽说是没几年可以吃了,可是我还要留着碗装饭给我婆婆吃呢。”
王婶还是跟以前一样彪悍,王叔一样没有话事权。但是王婶把婆婆接回了正屋住,每餐都管饱管好。
王婶再彪悍、吝啬也有老去的一天,儿媳妇的这么一出让她意识到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你怎么对待他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你。
所以她马上就改了,也算是孺子可教也。
不管是网络还是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偷、打、抢、杀的事例太多太多。
很多人看到别人教育孩子就可以站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小孩子不能宠着、惯着,要让他独立自主,要知道尊老爱幼……
其实一到自家孩子身上就不一样了:孩子还小,不懂事的,爱干什么就随他去。一个大人跟小孩子计较什么……
殊不知“孩子还小的”借口让他吸收了多少不正确的观念,他聪明的小脑袋转了几个弯,已经想好了套路,就等着大人往里专。
“不懂事,无所谓,没关系……”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是他做的就是OK的,无关紧要。
孩子犯了错误,经常性的就是有人包庇,有人骂,有人打,没有去跟他说应该怎么样去做,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让孩子对家人甚至社会产生怨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