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从我把每件和人有关的事的发生从之前的偶然为之转换成不排除某人刻意为之,尤其是已经被我锁定的有心之人,看待问题的视角就不同了。
如我曾经般将一切发生都归为偶然顺其自然,殊不知这一重要的思维漏洞已经无数次被我视而不见。一切皆为我之镜像,照亮我的不足。再次验证,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
2.想明白这一点,你会看清一些人的心机和真实意图,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能设置请君入瓮局的人,势必对你做了周密了解和结果预判。如此才能按其谋划的剧本演绎出预想效果。
3.而我偏是个心里长牙的人。每个被触动的瞬间,会迅速觉察自己的问题,进而默默补足,以待天时。
3.思维的漏洞二,所谓不爱看书学习,并不是,仅仅是不爱看与现实所需脱节的书和知识。沉迷能切实改变自身生活环境的知识与技能。
悖论:如果不主动去拓展暂时用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能规避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和有备而来的笃定!如果跃升自我,就不能在自身触手可及的维度打转。务必从无形开始大量储备,积累,如此,东风来,便可显形一飞冲天。
这也是阳说的,为何不能坚持,是做不到延迟满足。满足在看不见的点就很难驾驭自己。及时享乐。
如何坚持,就是身份锚定,目标导向!
围绕这个身份,目标做规划,目标要扎根在心里。
剩下的就每天在心里默默的看着你播种的目标,用心的呵护守护,滋养它,不知不觉,水到渠成。
想干嘛,多动脑,总有的是办法!脑子好好用起来。
F的大脑运转飞速,也是日久天长善于运用所成。我和她讲,不要第一时间告诉我答案,我连思考的机会都没了,虽说玩笑,但确实如此,直给答案对我有益,但我更加需要的是自己拥有寻找答案的能力。这个无人可替,唯有自渡,有这样一个榜样在身边也是激励。
我虽不善主动,被动还是可以的!那既然也认识到,还需要被动,是否第一时间看到现象就多问自己最本质的为什么。无论对错,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输出,分析,对比,复盘。而不是F所说,不给你说答案你根本不会往这想。我知道自己喜欢思考。只是思考的课题不同罢了。
你看,人们都只是看到你的侧面,没有人懂你全部,也就没有人能定义你,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