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曾经听说过这位作家,却对于他的生平未曾了解,也从来没有阅读过他的小说,《我与地坛》是第一本。
正是本书,让我认识了他和他的作品。了解到,原来命运对于一个人,可以如此不济,经受了常人无法经受的一切。同样得知,即便命运多舛,在漫长的轮椅生涯中,他把自己活成一个奇迹,令人敬佩。
51年出生的他,在那个时代是要去农村插队的,受再教育。还没来得及畅想自己未来,双腿瘫痪。那年他21岁。
年轻到让人扼腕,人生才刚刚开始啊,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让他失去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能力。知道自己将永远无法站立,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说,无异于给他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从此以后,没有未来可言,怎叫人不疯狂?不绝望?
此时此刻,每个人内心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去抚慰、去舔舐,地坛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成了他最好的去处。而且,拒绝任何人的陪伴,只要,一个人。
最初,像每一个正常人一样,他曾无数次的想到过死。也一直在想,怎样去死?还想了许多种死法。
在园子里,无数次让他想到命运不公,而绝望、撞墙。同样是这样地方,最终让他想清楚,弄明白,该怎么继续好好的活。
后来,再来到地坛园子里时,总会带本书,或者一支笔和笔记本。他要学会用写作来养活自己,让自己重生。
在那里,他总是可以独自一整天。看日光洒落在陈旧朱红色墙面上,树影从东到西移动,过去一天。看花开花落,春来秋去,四季变换。看枝头蝉蜕;蜜蜂停在半空;蚂蚁捋着胡须;露水在草叶上晃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本书写的真诚,尤其偏爱写地坛里度过的那些日子。
他说: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他与一位来园子里经常遇见来跑步,同样命运不济的人,时常在一起开怀痛骂,骂完沉默着回家,分手时相互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不知为什么,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也许是,无论现实有多糟糕,还是要给自己一点点的希望。这种隐藏的力量强大无比。
有些事,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够完全想透的,就是需要这样一个空间,再多给一些时间,推开纷乱复杂的思绪,窥探自己的心魂,去静默,去呆想,答案才会在心里渐渐明了。
生命的轻重,在每个人心里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其实,人本身是恐惧生命之轻,如果它渗透到每一个此时此刻,比如歧视与漠视,比如嘲笑,比如失恋和死亡,那么,这样的人生变得很可怕。
我们应该有要求,对生命的要求,这既是对生命之重量。你愿意为之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为之苦,甚至耗尽性命。就看,你如何看待,选择怎样的去活。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于悲壮。
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痛苦足够大,大到不可消灭不可动摇,你才能甘心从目的走向过程。
身体的残缺成了史铁生的另一种重生。在精神上,苦难给了他足够的丰富于饱满。最终,他在艰难和痛苦中,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活出了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