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决策思维》一书所做笔记,后续会陆续更新
科学决策必须遵从这四个步骤。
- 第一,看清自己有哪些选项;
- 第二,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
- 第三,从选项中做选择;
- 第四,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如何做?尽可能地尝试新事物;尝试要可控,要确保实验不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获得反馈,从结果中学习,随时调整做法。
没有分配资源,就没有真正的做决定,决定就是对当前有限资源重新进行分配,以达到目标。资源如果是无限的,那就不需要做决定。正因为资源有限,才会有取舍,有选择,才需要做决定。—王嘉陵(前IBM全球行政级别最高的亚洲女性)
有形的资源: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知识产权等
无形的资源:名气、声誉、知识、能力等
决定:第一,有限的资源;第二,明确目标;第三,选择方案
决策前多去看那些失败的事业,项目,投资的墓地。
选跑道:方向;目的地;范围、边界
好的跑道应该在五年内不需要 太大调整,宽度上可能需要调整
如何跑得最好: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更好的方法跑,更好的人跑
决策陷阱:
- 锚的陷阱,这个锚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信息。
- 固守成规的陷阱,思考:如果一个现有的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资源的浪费,我们还要维持现状吗?
- 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即沉没成本陷阱
- 肯定证据的陷阱,人会收集证据,去肯定自己的决定
- 框架的陷阱,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框架中做事
- 估计与预测的各种陷阱:包括:自信陷阱,过于审慎陷阱,追忆陷阱。
- 问题陷阱:以问题为起点,让问题推动决策,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样容易忘记真正的大目标,搞不好会丢掉更大的目标。用有限的资源达到目标,而不是去解决所有问题。
- 机会陷阱:以机会为起点,在只有一个方案时就做决定。只有一个选择时,是做不出好的决定的。
- 希望在审批过程中提升决策质量的陷阱:这种在官僚的机构里面最常见,基层人员做了一个计划往上报,一层一层,每个人都想,反正上面还有人会看,或者下面有人已经看过了,于是大笔一挥就批了。
目的不够清楚的时候,容易陷入问题陷阱,“将军赶路不赶兔”
决策内容高质量的三个重点:目标,优先级,可选方案。
决策过程高质量的三个重点:信息,人员,客观推理。
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 明确的目的——我们到底要什么
- 明确的范围:包括什么,排除什么
- 明确的视角:我们从谁的观点,角度看事情,做决定?
优先级的常见错误:
- 混淆“紧迫性”和“重要性”
- 混淆“重要性”和“影响力”。
- 忽视“无形的”价值
- 忽视“间接”的影响。
- 不明确的取舍。
不要先考虑紧急不紧急,而要先考虑重要不重要。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
可选方案应该是创新的;本质上有差别的;可达目标的;可执行的;不会造成不能应付的后果的。
客观推理的常见错误:
- 凭直觉,不做客观推理。
- 民主投票推卸责任,不做客观推理。
- 忽视实现效益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 忽视可以降低弊端的解决方案。
- 忽视各种后果的可能性。
- 忽视间接价值/影响。
人员的常见错误:
- 决定者不愿意在目标和优先级上表明立场。
- 决定者过早或过强地在可选方案上表明自己的立场。
- 决定者不主动,不参与,不做决定。
- 邀请无关的人参与。
- 只邀请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参与。
- 没有一直与支持者保持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自己主动的改变、优化,是英雄;等着被别人改变,就是失败者。
我们在每天上班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再开始工作:
- 我今天要做的事能不能与组织共享的目标挂钩?如果不能,请不要做;
- 在达到组织共享的目标上,有没有比我今天要做的事更重要的事需要我做?如果有,我应该先做那件更重要的事。
- 如果我今天要做的事情是最重要、必须最先做的事,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