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决策思维」(上)

1 决定和决策

1.1 决定

     定义:分配资源(强调有没有分配资源,或者有没有改变资源的分配)

     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有取舍、有选择,才需要决定

1.2 决定者

     定义:分配资源的人 

     注意:决定者(分配资源的人)不一定是获取资源的人

              分配资源→做了决定

              掌握资源,不分配,就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成员是自己时间的决定者

              老板做决定→成员改变了自己时间的分配

1.3 决策

      定义:决定的集合(资源分配的集合)

      过程:选择最好的方案,以有限的资源达到目标

      重点:有限的资源→决定(掌握机会,有成本的支出)=取舍=选择

                明确目标

                选择方案

      战略决策:选择好的跑道

      执行决策:要在选好的跑道上跑得最佳

      战略决策是成功地执行,执行是为了达到战略决策的目标,两者不能分开考虑

      如何选跑道:方向;目的地;范围、边界

       (高层领导者选跑道,好的跑道应该在五年内不需要 太大调整,宽度上可能需要调整)

     如何跑得最好: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更好的方法跑,更好的人跑

     为什么没有通用的决策架构:每个决定都是独特的;每个决定者都是独特的

     能力和意愿

        关系:相互影响

         (意愿高,主动提升能力;能力高,通常意愿高; 一个好的决定,未必有意愿

          去做。因为有困难,有阻力, 要过很多关,不知道如何去做,由此意愿减低)

        能力(决策者知道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来自技能与资源

        意愿:决策者愿意制定高质量的决策

        意愿需要勇气:未来有未知、风险、挑战,需要勇气;恐惧使本来可以赢得的却变成失去

            风险可以控制:分配资源来控制风险

           “勇气并非来自无所畏惧,而是因为认定有些事情比恐惧更重要”

2 决策的陷阱

2.1 决定的六个心理陷阱

      锚的陷阱(Anchoring Trap)

      固守成规的陷阱(Status Quo Trap)

      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Sunk-Cost Trap)

      肯定证据的陷阱(Confirming Evidence Trap)

      框架的陷阱(Framing Trap)

      估计和预测的各种陷阱(Estimating and Forecasting Trap)

2.2 管理决策的三大陷阱

      问题陷阱

         平时需要多做训练,锁定我们的目标,不轻易被问题、状况干扰,丢了真正的目标

          定期总结:这段时间做的事情是否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了?

      机会陷阱

        不是非要抓住这个机会,而是考虑这个机会是不是能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案

        做决定时要避免“做”或者“不做"的是非题,而是做选择题,提出多种创新、本质上不同的方 

        案供选择来达到目标

        希望在审批过程中提升决策的质量

3 目标(Goal)

3.1 明确的目的

     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当目的不够清楚的时候,容易陷入问题陷阱,“将军赶路不赶兔”

     明确的范围和视角

       战略目标需要考虑我们现有的资源:长远目标拆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

       每一个阶段应该专注该阶段的目标,到了下一个目标再做调整

3.2 目标的共享和公开

      确定目标从愿景和使命开始

      团队合作的前提:共享的目标;互相依赖

3.3 目标的常见错误

     “埋头苦干”而忘了目标

      目标和手段不分,手段目标 化

      目标不够远大

      范围不明确

      视角不清晰

      别有用心/隐藏真实目的

4 优先级(Priority)

4.1 如何确定

     不可逾越的底线是什么?

     下一步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什么?(重要程度,造成的影响或风险来区分)

     在所有重要的事中,哪一件的机会窗口最窄?(机会窗口越窄越紧急)

     如果这是最后一笔多余的资源,我应该用在哪里?

      注意:优先级很难确定意味着目标不清晰;优先级等于目标说明我们没有长远的目标

4.2 常见错误

      所有事情都一样重要

      混淆“紧迫性”和“重要性”

      混淆“重要性”和“影响力”

      忽视“无形的”价值

      忽视“间接”的影响

      不明确的取舍

5 可选方案(Alternatives)

5.1 必要性

       任何决定都不会比最好的可选方案更好,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因为有了更好的可选方案而改变

       决定只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资源分配而已,目标不会改变的,方法、角度随时可以改变

        观察——思考——行动(改变)——观察……(反复循环)

5.2 原则:

        创新的;本质上有差别的;可达到目标的;可执行的;不会造成不能应付的后果的

        要跳出"是非题"的框架,做选择题

5.3 创新=1/3的灵感+2/3的纪律

5.4 如何制造

        创新就是逼自己去探索什么是不可能。如果我们不逼自己,或者直接接受显而易 

        见的答案,我们就不可能创新

        创新的团队是组成的,是锻炼成的,不是天生的

     脑力激荡:反溯法;联想法

        不要一面制造,一面评估,这样会抹杀许多创新的想法。

        “不负责任”、海阔天空地去想,否则就跳不出原有的框架

        先注重数量,再考虑质量,可以提炼或者组合

        最好的可选方案,常是许多创新想法的组合

5.5 常见错误:

        只有一个可选方案;因负面的假设前提错过了最好的可选方案;把有限时间用于反复争辩某

        个可选方案的“可行性”,而不是思考怎样使它可行,或者制造更多可选方案;所有方案大同

         小异;抓住偶然想出的点子坚持不放

5.6 何时开始做决定?

        多种可选方案,它们彼此不同

        对其中一个非常满意,可作为最终的选择

        此项决定的其他要素(如客观推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花在其他决定或者活动上是否更有成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