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客观上来说,宋朝开国有几个先天不足,比如五代战乱中失去了很多唐朝故地,比如宋朝立国之初契丹就已经很强盛,步兵难以与骑兵相抗衡。主观上来说,宋太宗几次北伐惨败之后宋军对北方骑兵充满了畏惧,且宋朝步兵本身就以防守见长而弱于主动进攻,另外还有就是宋朝冗兵严重,极大的削弱了战斗力。那么既然这么多兵,为什么战斗力反而更弱了呢?原因就在于,宋朝养活大量军队,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去打仗!
首先,冗兵为的是拱卫京师
宋太祖开宝九年的时候,赵匡胤曾经西巡洛阳,这一行就是为迁都打前站的,可是被赵光义及众大臣否决了,赵匡胤慨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他迁都是为了长远打算——开封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便需要有大量的部队来拱卫京师,但是洛阳凭借山河之固,漕运之便可以省去大量开支。赵光义因自己的势力盘结在开封而反对迁都,这就导致宋朝在之后的百年内必须养活大量的军队。
其次,冗兵为的是安置流民
两宋都有冗兵的情况。北宋在纷纷数十年的战火之中,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那时候处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老百姓没有一天安生的日子,男子几乎在成年之后就被拉到战场上,可谓全国皆兵。他们不是为了谁的光荣与梦想,而是为了活命而杀人,为了混口饭吃而杀人。谁也没想到宋朝竟然统一了中原,结束了无休止的内部战争,但是这些无家可归的雇佣兵应该怎么处理呢?宋朝的雇佣兵制度就是政府出钱,养活这些军人。南宋立国之后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胡马窥江去后中原地区再次产生大批流民,他们在江南江北都无处安身,于是就集结成流寇,南宋政府为了避免发生起义而施行招安政策,还是由政府出钱,养活这些人。
再次,冗兵也确实是为了备战
两宋虽然在文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它一直处在战争中,从对抗契丹到对抗金国再到对抗蒙古,中间还经常和西夏等国作战,缺少天然屏障的宋朝,必然要用大量士兵充当钢铁长城,但军人过多,战斗力反而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