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而上学
其一:“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的活动”。
其二:“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第二个命题隐含的前提便是,人生和世界是有缺陷的,不圆满的,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充足理由的,而且从任何别的方面都不能为之辩护。因此,审美的辩护成了唯一的选择。
由此,尼采在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中,找到了艺术拯救人生的不同实现方式。在日神艺术中,用美来神化人生。在酒神艺术中,用酒神世界观来为世界和人生辩护。
●尼采名之为“酒神精神”(“酒神世界观”或“悲剧世界观”)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由个体化的解除而认识万物本是一体的真理,回归世界意志,重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
第二,进而认识到世界意志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永恒生命,领会其永远创造的快乐,并且把个体的痛苦和毁灭当做创造的必要部分加以肯定。
第三,再进而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意志的创造活动,把它想象为一个宇宙艺术家,把我们的人生想象为它的作品,以此来为人生辩护。
酒神世界观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解释,新就新在重新解释了叔本华哲学中的那个作为意志的世界。尼采和他用意志概念所喻指的仍是同一个东西,即宇宙间那个永恒的生成变化过程,那个不断产生又不断毁灭个体生命的过程。但两人的分歧却不止一点。
在叔本华那里,世界意志是徒劳挣扎的盲目力量。生命意志虚幻的证据就是其意志产生又毁灭掉了。痛苦源自自身意志的盲目、徒劳和虚幻,因而是不可救赎的,快乐只是现象。悲剧把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显示给人看,起作用就是使人看穿生命意志的虚幻性,从而放弃生命意志,所以悲剧是“意志的清静剂”。
在尼采看来,世界意志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力量。生命意志充沛的证据就是其意志毁灭了又不断重新创造出来。痛苦被看成了意志在快乐的创造活动中的必要条件和副产品,因而本身就是予以肯定的。悲剧不但没有因为痛苦和毁灭而否定生命,相反为了肯定生命而肯定痛苦和毁灭,把人生连同其缺陷都神化了,所以称得上是对人生的“更高的神化”,造就了“生存的一种更高可能性”,是“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
二元冲动理论真正要解决的不只是艺术问题,更是人生问题。
日神精神——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酒神精神——就算人生是目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这也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
◆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作为《悲剧的诞生》的背景的是一种最阴郁的悲观主义,即认为并不存在本体界和现象界的区分,只存在一个真实的无意义的世界;二是在《悲剧的诞生》中,艺术仅被看做我们战胜这个残酷世界“真理”以信仰生命的“谎言”。
艺术和真理的关系问题。
尼采是用生命的尺度来衡量艺术的价值,并赋予它以形而上学的意义的。
◆对科学主义世界观的批判
(补充理解出自《大辞海·哲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本第511页
后现代主义 指反对强调主体性与反对把主观与客观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已经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18世纪时期。德国尼采反对传统的主体性。法国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后结构主义理论反对黑格尔哲学那样的“巨大体系”,认为主体与客体是有联系的,主体只是认识的一个单位。认识结构包含对立与差异,由差异的变化而形成发展过程。在文艺理论与美学上,反对古典写作方式,主张作品中空间与时间的混同与变化,想象内容与现实情况的并存,认为文本结构不是固定的,具有空白与裂缝,读者可以凭想象而加以填补,阅读也是创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社会理论上,出现强调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观点;在政治思想上,出现反对上下级的管理模式,强调平面网络组织的管理形式的观点;在伦理学上,出现强调道德的多元化和道德与环境密切联系的观点;在宗教上,出现各种宗教应协调相处,应关心人们的心理上的焦虑与绝望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
现代性 与“后现代性”相对。现代性指现代思想特点,后现代性指后现代思想特点。现代哲学(指法国笛卡儿以后的哲学)的特点是以主体性为中心,发扬个人的自主性,反对神对人的神圣性;提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的对立,鼓吹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强调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点是从反对形而上学入手,强调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个人与其家庭、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的内在关系,并由这种内在联系超越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使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敌对与陌生感;强调个体本性上是自由的,有自我决定能力和自由感,使人能感受到个人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支持,感悟到未来即在人的当下的本性与努力之中,未来是人所建构出来的。)
从《悲剧的诞生》尼采就已经开始他一生所致力的现代文化批判了。但是批判的矛头指向一种以理性至上、只是万能为基本信念的世界观,他称之为“科学乐观主义”、“科学精神”、“理论乐观主义”、“理论世界观”等。并认定苏格拉底是现代文化危机的始祖和原型。
尼采认为,苏格拉底最显著的特征是逻辑天性过度发达,用逻辑取代和否定本能。这种新典型开启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即对理性、逻辑、科学、知识的迷信,相信凭借理性的力量,一方面可以穷就世界的真相和万物的本性,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和造福人生,这就是尼采所批判的“科学主义世界观”。其核心是一种“形而上学妄念”,即坚信“思想循着因果律的线索可以直达存在至深的深渊”,凭借逻辑可以把握世界的本质。由于这个妄念的支配,在人类能力的评估上,无限夸大理性能力的价值;在人类使命的定位上,无限抬高知识的地位。
神话的衰亡是希腊人世界观由艺术向科学转折的大背景。
●科学主义世界观支配下产生的严重后果:
生存状态上,由于回避了人生根本问题,用“用概念指导人生”,使现代人的生存具有一种“抽象性质”,浮在人生的表面,灵魂空虚,无家可归。欲望膨胀,人们急切地追求尘世幸福。
在文化上,其表现是精神上的贫困和知识上贪婪。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丧失了原动力,于是只好用知识来填充自身。首先是过去的文化,其次是当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