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材与高考的逻辑关系
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问题一:3+1+2模式核心是命题变化
(一)新高考改革对学校教学带来的新认知
1.新高考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直接体现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
2.高考对考生的价值取向、知识积累、罗辑思维、文字功底等要求非常高。
3.中小学教学环节夯实基础、联系实际、演讲展示、作业速度等特别重要。
(二)全国新高考命题的总体要求
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察,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加强考教衔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新高考命题五大特点:
(1)、在立德树人全面融入上下功夫
(2)、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
(3)、在加强考教衔接上下功夫
1.回归课标、回归教材;2.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方式方法,引导中学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4)、在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
1.开放性。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2.社会性。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强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5)、在保持高考命题平稳上下功夫
问题二:
模式差异、选科技巧与分层走班管理
3+1+2高考是怎样的模式?
3:指语文、数学、外语,满分150分,原始成绩统计,外语听力与笔试两部分,以后条件成熟,一年两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1:在物理和历史学科中选择,满分100分,原始成绩统计。各省市区自主命题。
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择两科,满分100分,实行等级赋分。各省市区自主命题。高考总分:750分。
关于等级赋分:分A、B、C、D. E五个等级,分别是约15%35%,35%、13%、2%,根据卷面原始分,对应转换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区间,省考试院统一转换。赋分的关键在于,选考的分数在同--科目的全部考生中的排名。例如化学学科考生考试原始分83,如果省排名前1%,得分100,省排名前10%,得分91;省排名前50%,得分73,等等。
问题(三)平行录取与综合素质评价新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有何作用?
“两依据、一参考”是新高考录取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二、质量提升的一体两翼一支撑
一体: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两翼:教师成长和课程建设并重
一支撑:符合师生愿望的环境创设
中小学生如何高效学习?
传承与创新:经典的三轮复习
第一轮:基于书本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建构阶段。
1.打牢基础,提升自己。第一轮的复习重点一定是回归课本,知识点都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辅助自己把课本上的知识网络化。
2.系统性的训练,不仅巩固知识,而且了解高考的特点。
3.阶段性检测评价,不能造成知识点的盲区。
第二轮:基于试卷为基础的专项能力提升阶段。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尽可能的多做一些真题,做真题的过程中,了解重点与热点。
2.突破题型,强化联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第三轮:基于信息、数据为基础的针对性查漏补缺阶段。
1.问题化导学。发现自己的弱点,才能有动力。
2.规范化训练。更要逐步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逐步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的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3.点菜式讲课。很多同学会在这一阶段进入“题海”的陷阱中,忽略了以课本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