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刻意学习》

P60-84

【今日我的三个关键词】:开始行动(P62)、 成长复利(P74)、输出倒逼输入(P83)

【触动1】:“ 之前每到年末,总会怅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成,而年龄与日俱增,备感恐慌;但在坚持写作的第一年年尾,我看着累积的30余字文稿,竟然豁然开朗,面对时间的流逝,感到非常充实,我觉得生活无悔,因为我把我能做到的,全部都努力做了。”(P 62)

【我的想法1】:这一章很有共鸣,没有想到S老师也有这种内耗纠结的经历,在看这一章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我以前的状态。比如开头内耗部分,“突然感觉,像一滴水滴到了大海,大浪滔天,找不到北。”人只有在面临快毕业、找工作等需要自己选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要怎么选的迷茫焦虑,这都是因为不够了解自己,前期时间没有多去付出探索,以及浪费时间娱乐。

“多点安逸和享乐,不用像读书时那样辛苦。”书里这句话让我想到我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的上课睡觉吃饭学习,跟着同学一起做着一样的事情,但其实以前我只看到表面,只是在完成应付任务,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有些同学在大学过得很认真努力。我觉得自己大学有段时间挺浪费时间的,思想也不积极,特别是刚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候觉得终于不用备考高考了,对上大学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大学就是拿来放松的。以前没有尽全力用心投入到学习上,把专业知识学好,打好基础,自以为是,总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没有用,这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所以也是那段不努力的日子,欠下的债,时间长了,就暴露出了问题,那时才意识到什么时间段就需要做好什么时间段的手头事情,认真对待时间,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时间就是你的敌人。不要以为绕过困难,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其实你不面对它,它还在那里,时间越长就越难弥补。谁不想安逸享乐呢?如果可以选择,谁会喜欢学习做事呢?其实都是生活所迫,努力是基本的常态,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

又看到上面这句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原因,不要浪费时间虚度人生,早起、学习、读书、思考、写作,这都是反人性的,做多了就会习惯了,进入正向循环后,人生也朝着一个好的生活方向发展,其实这样挺好的。精神世界更充实,比玩无目的的刷抖音有趣多了,把读书当作一个日常,庆幸的是我也这样践行着,还收获了回报。


【触动2】:“我们所有的感慨,应该来自我们每天晚上事情做完之后的回顾,而不是来自我们白天开始上路之前,面对目的地的空泛展望。”(P 74)

【我的想法2】:看完这一章,我更多的是感受到S老师的价值观,以及告诉我们成长是自己主动发出的,没有人可以替自己成长,要踏实的持续行动,要脚踏实地,心态平和,认真做事。想做一件事情,不用管别人做不做得到,不要盲目跟风,别人做不做得到某件事,跟你没关系。更不要看到大部分人做不到,自己就心安理得地不去做。更不要有“这件事没有人做到,所以我也做不到。”的错误思想。嗯,这种情况我以前就有,想到高中的时候,看周围的同学都考得差,就觉得自己是正常现象,没有去反思分析试卷,要改进等,这是一种不好的思考方式。


【触动3】:“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为输出做好准备,所以我们会一直陷入“做准备”的泥潭当中。”(P 83 )

【我的想法3】:看完这一章,对输出倒逼输入的理解更深刻一点。上面这句话就是对我的真实写照,我也会陷入做准备的泥潭里,总觉得写的东西还不够好,一直准备着就会拖延,有完美主义倾向,然后过去几天还没写出来,或写得不够好,就会感到不满意。

但我现在觉得有一点点灵感和感受都应该记录下来,这都是一些很不错的体验,写着写着会联想到一些其他的知识点,有用的部分就可以提取出来,删除无用的文字。所以没有必要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一直内耗,有些东西你不写,你是不知道它有没有用的。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初稿都是垃圾。

另一个就是书里提到学习英语的例子,要先明确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使用英语这个目的,那就学一点输入后,尝试输出,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学学学、看看看、输入输入输入的阶段,学习大部分是放在理解和应用知识上,这样才可以改变生活和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