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绎和归纳之前,我先带你回想一下你的政治老师,或者政治课本。在马哲的部分,有一组普遍论和特殊论的概念,还有白马和马的故事,我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
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老师问我们:“是普遍性蕴含在特殊性之中,还是特殊性蕴含在普遍性之中?”
我们当时什么都还没学,凭着感觉,异口同声答:“特殊性蕴含在普遍性之中。”
路人甲乙丙普通人多的是,普通人里会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嘛。
果然中套,全部答错。
老师说的普遍性是哲学概念,不是我们理解的普遍就是满大街都是。特殊性也是哲学概念,不是指的特别少见,和常见的东西都不一样。
老师指的特殊性,是说白马、黑马、大花马、大马、小马、不大不小马、公马、母马、3岁马、5岁马....这每一个具体的个体都是特殊性。而从这无数个个体中抽象出来的概念“马”是普遍性。
所以正确答案是,普遍性蕴含在特殊性之中,没有这一个个的个体,从哪抽象出马这个概念来。
36kr 2012年6月有一篇文章,题目叫《Google的猫脸识别:人工智能的新突破》,介绍的就是Google X 实验室开发出了一套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系统,
文章说到“常见的人脸识别是由程序员预先将整套鉴别系统写好,告诉计算机人脸应该是怎样的,电脑只需通过摄像头获取数据,然后对包含同类信息的图片作出标识,从而达到‘识别’的结果。这就有点演绎的感觉。你把原理、规则告诉我,然后我拿着规则到现实中去套。”
而Google的神经网络系统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无需人类告诉它“猫咪应该长成啥样”。项目负责人之一Andrew称:“我们没有像通常做的那样自己框定边界,而是直接把海量数据投放到算法中,让数据自己说话,系统会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另外一名负责人Jeff则说:“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从来不会告诉机器说:‘这是一只猫。’系统其实是自己发明或者领悟了“猫”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惊呼厉害了word电脑,可以自己归纳了。
当然演绎和归纳在逻辑史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本篇以简单好用为主,就不赘述了。
演绎推理,你就可以理解为从普遍真理中发现特称真理。
归纳推理,你就可以理解为从特称的真理中发现一个普遍真理
大白话来理解呢,比如老师告诉你一个公式,你叭叭叭举一反三,把三道题都做对了。这就算是从普遍真理(这个公式)中,发现3个特称真理(三道题的正确答案)了。比如你学了什么营销原理,投资方法,社群管理的招数,然后用于了自己的营销实践、投资实践、社群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让你结合原理给分析出来了,演绎小能手奖章颁给你。
那么反过来,如果你发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现象,然后你火眼睛睛,发现有的现象就是出来捣乱的,把捣乱的现象扔掉,剩下的总结一下,发现这些现象都符合一个公式(原理),你把这个公式活生生地发现了,之后所向披靡,好几百年,没人能用一个反例打败你,恭喜你归纳小能手非你莫属。
再思考起问题来,你就有了两个很厉害的武器。如果这个问题,前人,前人的前人,前人的前人的前人,绞尽脑汁思考过,提出了很厉害的模型,让你发现了,你就拿起来,结合现实的前提条件,按照模型里的公式,推论出结果,然后等着别人赞你英明神武。
如果这个问题,你发现你在故纸堆里翻啊翻啊,跟聪明人聊啊聊啊,发现这个问题,你没能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没有那个原理,恭喜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观察、实验,搜集大量的数据,然后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然后你大喊一声,老子发现了一个理论。嗯...每个博士生理论上都是要脱这样一层皮,一顿文献综述,和导师海聊,发现了一个无人区,然后实验实验实验,访谈访谈访谈,就为了提出一个新理论,做出理论创新,然后答辩的时候被其他老师一顿挑毛病。
演绎推理是归纳推理的逆过程。如果你问我是拿公式套现实容易,还是从现实中抽象出理论容易,我选前者,我一般也会建议来问我的人,尽可能用演绎法来解决问题,毕竟在无人区探索,太艰辛了。多翻翻书,多问问人,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被聪明人反复琢磨过了。你打听到大的原则,在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小修小补,是最高效的。但是如果你希望享受创造的快感,享受老子天下第一的乐趣,那就多练练归纳吧,毕竟你用来演绎的那些原理也是牛人辛辛苦苦归纳出来,人生在世,你也不妨试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