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今天早上,王老师为我们讲解《论语.子张》的“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一章。王老师不失幽默风趣,为我们讲述了这个充满画面感和印象感的章节。
子张正在屋里读书,忽然听到“笃笃笃、笃笃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年轻人说:子张先生,我是子夏老师的学生,我想请教您一下,该怎么交朋友?子张反问道:那你老师子夏是怎么教的?这位学生说,我们老师说的是:可以结交的人就交往,不可以结交的人远离他。子张听了说:跟我听到的不一样。我听到的是君子尊重贤人,但是却能够包容普通人;君子称赞别人的好的方面,而包容他们不足之处。子张看着年轻人疑惑的样子,进一步解释道:我如果是大贤,那么还有什么人不能够包容?我如果不够贤良,别人可能就要拒绝我了,我还何须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王老师深情地讲解,子张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但是两个人性格差异较大,子夏相对忠信而谨慎,子张才智高广,他们看待怎样交友,虽然见解不同,但都有道理可以借鉴,这也正是孔子因性而教、因材施教的成果。即使老师教授他们的内容一样,但在弟子们学习内化后,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
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发展,这是当今教育界喊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口号了,但是一直不能够扎根落地。但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很好地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根据弟子的本性来栽培,知道什么人什么性来相应地培养,夫子的教育思想泽被后世,高山仰止,这正是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之所在。
让我们现时代很多家长汗颜的是,自古就有“知子莫若父”的说法,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天性在哪里,爱好什么,而是被当前社会的浮躁风气所裹挟,深处教育的焦虑中。别人一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们就随波逐流,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提前对孩子进行知识文化的教育。别人说“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们就挥金如土,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儿,培训文化课,培训来,培训去,耽误了孩子大好的青春年华;一遍一遍的重复教育,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讨厌学习。
正是由于太过于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造成了当前的孩子就像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样,方方正正都是一个样,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是现代家庭的悲哀,更是现代父母的悲哀。
正如李嘉诚说的那样,一个人人生成功的总和,也抵不过子女教育的失败。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必须警钟长鸣。
所以还是要回到前面王老师所讲的那样,作为智慧的父母,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逼着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应该像《种树郭橐驼传》写的那样,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想办法发掘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擅长与爱好,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栽之培之,养之护之,为社会培育出特色加专长的人才,让孩子在某一个领域超卓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远远比贩卖焦虑、跟风凑热闹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