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不久,听父母说起,堂弟高考才得了400分,勉强才能上个二本。
我当时听了非常惊讶,原来堂弟之前的成绩挺好的,不敢说考上清华北大,但是考重点本科应该是没有问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之前和一个女孩聊的挺好的,想要去追求人家。
别人选择了文科,他也就选择了文科。
但问题在于,人家擅长的是文科,而他擅长的是理科。
高考的结果就是,人家得了600多分,而他只有400多。
他这样的选择,短时间空间上是让两者的距离缩短了,但是他们实际的差距却在拉大。
为什么堂弟不考虑现实的情况呢?
也许在他心里面,只要和女孩拉近距离,其他都是可以克服的。
所以他不顾同学、老师、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但他其实没有认识到,空间上的距离并不是两个人的真正距离,两个人实际上水平的差距才是。
不过他经历有限,即使别人跟他说了,他也听不进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已经听过无数遍了。
但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在伤悲?
因为他们的体验,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理解
所以才常常是到了伤悲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后悔自己当初“不听老人言”。
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之前大学的时候,在老师的公司实习。
其中有一位副总级别的员工告诫我说:在这里工作,你其实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得到更多。
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历,讲了讲走过的弯路。
我当时听了,表面上也认可了他的说法,但实际上并没有往心里面去。
现在偶尔回想起来,单从工作上考虑,如果那时候就有了现在的体验,我肯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股票开盘之后,常常不自觉地去看看持仓盈亏的情况。
虽然明明知道这样做其实只会无谓的损耗精力,还会让自己做出不合理的决定,但就是忍不住。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恶果,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体验真实的告诉我,这样做其实是不好的。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面有一篇题目是《自我05 |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我觉得这一句话改一改,放在这里很贴切:
人,是其一切体验的总和。
那些你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其实并不属于你。你所谓的知道,其真实情况依然是不知道。
所以,你才会在某一天掉入坑里后,才认识到之前谁谁说得很对,才发现这是自己早就“知道”的道理。
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为了节省爬坑的成本,我们要对别人的话抱有开放的态度,尽早尽快地去完成体验。
不至于事到临头,却因为做了不恰当的决定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就如入市投资,应该早早地小成本地去尝试。千万不能等到有钱才进行,因为有钱却没有足够的体验,结果可能会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