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班里的同学打算在学期结束,放寒假之前,来个全班聚餐。 对于靠家里接济生活学生,能够凑起来的钱还是相当有限的。为节省开支,班委决定自己去采购食品让餐馆加工。认为这样兴许会省下不少钱。
于是班委联系了校门右边的一家有五六个包间的小餐馆,谈好了自备食材,每桌给多少加工费。店主是一个三十岁左右女性,本地人,瘦瘦的,额头前面留着细细的小卷毛,脸上布满了黄褐斑,操着一口油滑,带浓重本地官话口音的普通话。她和人讲话时总是热情洋溢,说任何事都能说得娓娓动听,让入店的顾客如沐春风。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班委成员们上街采购了全班聚餐所需的食材,光是肉就买了好几十斤,一个早把所有食材都送到了餐馆。
傍晚,全班同学早早地到了餐馆各个包间入座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都入席了。餐馆不大,请的帮工也不多,这次聚餐对她这个小店也算是笔比较大的生意了。
开始上菜时,都是那位老板娘亲自来上菜的,她一如既往,笑容满面。招呼着我们这些楞头小伙。
她上了一份“猪肉炒三丝”,她一边端上来一边客气地对着我们大家说:"哎呀!看那些炒菜的师傅,怎么不把肉匀一下,搞得有多有少的,同学们不要见怪啊!不过不要紧,反正大家都是同学,一家人一样的。”说完就离开了。
看了看她端上来的菜,菜里只有寥寥几片肉,心里想这位炒菜的师傅是怎么弄的,这碗菜这么少的肉。大家都饿了,菜呈上来就开吃了。我忽然想起自行车钥匙还没有还给同学。他在另一个包间里,我推门进了他们包间,把钥匙还给他,坐下来和他闲聊了一会儿,老板娘正好在上同样那道“猪肉炒三丝”,她又如在我那间包间时所说云,在同学包间里又重复一遍。我瞥了一眼她端上来的菜,里面的肉果然如我们包间的一样寥寥。同学们都饿了,菜一上来,风卷残云似的,毕竟都是年轻小伙。
席间,我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敬酒,班主任、任课老师和班委在同一包间。
我惊奇地发现,他们那桌上的菜还有很多,班委们都斯斯文文的,菜里的尚存的肉明显比我们那桌要多。
我纳闷,是谁授这卷毛老板娘如此绝妙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