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恐吓他人——欺凌
极其常见的是,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恃强凌弱者因为失去爱而产生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好斗的态度激起了敌意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并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的需要,因此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恐吓再新病人当中是相对罕见的。大多数人在首次来咨询我们的时候都处于严重的情绪困境中,因此他们通常是小心翼翼的不会冒犯别人。然而有些人则会以面试我们的方式来展开咨询。那就是询问许多关于我们是否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们的问题,他们常常暗暗地迫使治疗师陷入内疚,而这些内疚感跟治疗师因应他们巧妙的攻击而开始出现的无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报复性幻想。
提示:一个来向你咨询的人永远有权知道关于你的培训,你对诊断和预后的大概想法,而绝大多数治疗师会常规的回答那些问题。然而过量的这类问题则可以是比控制彼此互动以防御强烈焦虑的一种手段,你通常可以把这种控制的特征带进一个人的关注中,而这样可以把恐吓这种防御摆到台面上来讨论和分析。
84.弥补不足
你对那些不像你一样有缺陷(尤其是在个性方面)的人发展出了一种有偏见的憎恨,于是你参与排斥的赶走他们。
例如:例如,一个31岁的单身男人仍然在大学里致力于获得他的学士学位,他很钦佩希特勒和纳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完美,并且知道他们憎恨的是谁——犹太人。治疗师指出,他之所以想跟纳粹认同,并设想自己将会更好地了解自己是谁,只是因为他还不能找到他自己。
例如:我曾经很羡慕,甚至可以说嫉妒那些看起来人格成熟,能够有能力照顾他人的人。只是因为也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成熟。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