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关于麦肯锡的HR总监讲的段子:
说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假如两个学校的校长都决定礼拜六在昌平组织一场春游,让手下两个学生去做策划案。
北大的孩子拎着笔记本进到办公室就问:“校长为什么是星期六?为什么不是星期五?为什么是昌平?为什么不去三里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清华的孩子抓了三份文件夹丢到校长面前:“校长,这是我做的方案,路线可以走五环上京藏高速,出发时间我建议早上九点半或者十点,返回时间我建议下午三点半,总路程三个小时,60公里,完美避开高峰……接着是planB和紧急情况应对预案。”
有人问这个HR说:“那你们招人,是不是更喜欢招清华的?”
他摇摇头说:“总监以下,清华上来就干的执行力是首选;总监以上,我们喜欢北大的追究本源的习惯。”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没错,带团队的人,做事前必须要问“为什么”;而下面做事的人,一定得懂“怎么做”。
而其实,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领导不用管“怎么做”,执行者自己揣摩“为什么”。
可怜的员工与可怕的老板
传统职场里,有一类老板很危险,他们开会布置任务从来不讲“为什么”,只会简单告诉你该做些啥。这样的工作隶属关系,有两个非常大的危害。
第一危害,误会。
搞不清楚目标时,员工们会认为老板让自己做的事情很傻X。
举个例子:
我的私房课需要助理去一个个添加新学员微信,我告诉她一定要写明白:XX您好,我是S商学院的助理,添加您以便更好地提供私房课服务。当她编辑了两百个名字后,找我抱怨说干嘛要做这样重复琐碎的劳动。
看在她还年轻,我耐心地解释说:“一个手打的名字可以体现出私人关怀的亲切和我们的专业,站在用户至上的角度,这种重复劳动是必要的。”
问题在于,职场中的大多数员工,是不会直接质疑老板的;老板也懒得解释,抱着一种“做就是了”的心态去驱使员工。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员工认为老板傻X,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毫无价值的劳动上;老板把员工当作机器,认为给ta上了发条ta才会往前走,不值得托付。
第二危害,低效。
公司里最让老板欣赏的,是敢问的人;最让老板心烦的,是一直问的人。
现代人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微信的“噔噔噔”,感受得最多的,是手机震动时的颤抖。
可点开微信,戳你最多的不是送钱的客户,而是工作群里鸡毛蒜皮的小事。
记得一次签售会,就订二十个玩偶,一个助理连续问了我七八遍细节问题,最后我直接把她屏蔽了。事后回想,责任在我,因为活动开始前我没有给下面的人解释清楚要求,他们不敢自己做决定。
自问一句:我们每天工作上很大一块时间是不是都花在了重复的校对和确认上?
甲方临时改个要求你需要确认,前台来了个快递需要确认,老板叫你订个外卖需要确认……而每一项确认都要在三四个对象间不停传话。
这一切时间和效率的浪费,不都来自于上级安排任务时没有解释清楚吗?
我们都知道,农村里拉磨的驴有两种,一种是蒙着眼睛,主人小鞭子“啪啪”地抽,抽一下走一下,还有一种是在驴的眼前吊一根胡萝卜,它心甘情愿地跑。
后者的驱动力,就是解决了“为什么”——跑就有胡萝卜吃,所以不用鞭子抽,自己也会动。
无为而治与结果导向
上文谈到,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职场效率逆向发展。
其实,一肩扛内、一肩扛外的老板更可怜,时间和精力被无聊的琐事缠绕,如狼似虎的外部竞争更是疲于应对,没等员工造反,自己就先崩溃了。
《道德经》里曾对治国提出过“无为而治”,这是有现实意义的。“无为”不是其字面上的无所作为,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别人,让民众自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最终的“大治”。
当年,在万科的王石把大权下交给职业经理人后,曾坦言自己有一种被架空的空虚与恐惧。于是开始过多地干涉和过问,这段时间里,总经理的工作热情不断下降,几乎要提出离职。
幸好王石及时发现,下定决心放开权力,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后,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海阔天空,很多琐事不用过问,一样井井有条。
在我的团队里,无为而治与结果导向制度是极其重要的,开会的目的是给团队讲解清楚这件事的目标、原因和构成部分,让每一个人了解到自己该做到哪一步,做到这一步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简单来说,我不把员工当机器,员工不把我当傻X。
什么才是员工的大智慧
说完了老板,再来聊聊员工。
在咬牙坚持每天高强度工作的同时,看不到自己的劳动价值,日复一日的煎熬里往往有人就直接放弃了。
从公司离职后,老板给你发一句“谢谢你这段时间对公司的贡献”,你只能自嘲地笑笑:“哪有什么像样的贡献。”
其实,不懂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员工,真的很可怜。
古代当官,做得最好的不是学富五车的状元,不是杀伐果断的将军,偏偏是久居深宫、白净无须的太监。
权倾朝野的张骞、魏忠贤哪个不是每天在皇帝身边出没,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这样当然能完美地揣测圣意,办事得力了。
职场里做事也一样,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既定的效果和目标,如果老板懒得讲解,你必须自己花时间了解清楚。
职场残酷的地方在于,虽然没有人能预知实际执行中会遇到的差错与风险,但最后的考核都是结果导向的,出了问题,背锅的只有你。
所以在职场的第一步就是:做事前揣摩好老板意图。
我一直认为会开车不用导航、心中有数、眼前有路的人,做事的效率一般都会更高。
因为目的地是明确的,遇到堵车封路,绕个行就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后,达到目标的手段就变得多样化了,效率自然也随之变高了。
对不同的人来说,困难是相似的,但选择可以是不同的。
很多职场事,不可细言说。不问“为什么”,却掌握“为什么”,才是职场大智慧。
以上内容由挚梦科技建站整理提供,如有相关疑问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