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第一篇《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到第十三篇《渥太华山谷》,每一篇都有不甚理解的地方,如:《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中“毒刺”;《素材》中“觉悟”;“他留下我独自煎熬,直到原谅、恢复”;《水上行走》中“绝望之恋,因为处在跑道的末尾而激发的绝望之恋”,此文第一印象,太玄幻;《回答我是或不是》中“眼下我还不知道,我不能公然反对它们”;《行刑人》中“与之一道归于尘土,就好像从来没有人从那扇门跑过去一样”;《西班牙女郎》中“这是个讯号”;《追思会》中“醒来时却不无恐惧,手指那样紧地缠绕在玻璃杯上”“人们死了,他们被折磨”。
在反复读了几遍,特别是在参加完三月的读书会后,在老师的点拨以及书友的分享讨论后又有了一些感悟,虽然觉得没有完全领会,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首先,门罗的写作特点就是没有直白的给你答案,她希望读者有自己的思考,千人千感,各自有自己的感悟。每个短篇的最后篇幅,都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再者,从第一篇的“毒刺”作者抛出这个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后边的各个短篇对此从各个方面不断进行阐述。
最后,理解了“死感”是什么感觉,同时也发现这种感觉对人生的选择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生命与死亡这对矛盾体冲突对人的影响,人生的选择会从功利性判断转向灵性判断。这里就想讨论一个问题,“死感”我的理解是死亡的压力,死亡的压力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思考,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压力本身并不会杀人,而是压力加上认为压力有害的信念作的孽。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认为压力有害”已成为全美第十五大导致死亡的原因。思维模式,或者说某些信念,甚至会影响寿命。比如说,对变老持积极态度的人,比那些对变老持消极态度的人活得长。涉及健康和寿命时,信念至关重要,“相信健康即会健康”。思维模式,就是这么神奇,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带来你想要的结果。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刚经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境由心生。你,就是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