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客中心到朱德故里,需要乘坐电瓶车盘山而上,但见各处民居在遍山枇杷林的簇拥下,把“德”字渲染得十分贴切。没想到,朱德故里在这一大片青翠的大山里,极显风水特色。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川北民居样式,呈四合院格局,面积为3760平方米,分为4个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整个陈列布展采用了现代多媒体和幻影成像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展示了朱德元帅在青年时期和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生平事迹及文物,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再现了朱德同志由一个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光辉一生。同时,该馆还收藏了2000多件文物。
琳琅山中的琳琅桥,把风景衬托得古朴幽静。
沿途亭廊彰显着朱德元帅的伟业丰功。
四方田是朱德少年时代劳作的地方。
朱德故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郭沫若亲笔书赠,屋侧的“双柏树”、“琳琅井”是朱德当年劳动、生活、学习的见证物。
朱德父母旧居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一社的柏林嘴名朱家院子,朱德父母故居坐东向西,是清代中叶修建的土墙壁,双椽檩、青瓦顶、宽阶檐四合院古老民居,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
1917年,朱德的祖父母、生父母、养父母及刘夫人等在此居住,堂屋门楣上方“人民之光”的匾额是1950年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所赠。
2008年8月1日起对外开放,是朱德故居纪念园最后一个对外开放的文物纪念地。
朱德诞生地位于琳琅水库旁的李家湾。这里本是丁姓地主废弃的一座粮仓,当年朱德祖父朱帮俊佃租了地主丁邱川的80挑田地,并租下了这右侧的房屋做住房。那时,堂屋左右两间歇房分别是朱德祖父母、大伯父大伯母的寝室,正房右边转角处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幺叔朱世禄的卧室,里面一间是家里临时煮酒的小作坊,右边横屋第一间是朱德大哥朱代历、二哥朱代凤的歇房和家里丢放零杂东西的地方,下隔壁就是朱德诞生的仓屋,再往下边是厨房和猪牛圈。
1886年12月1日(农历冬月三日)早晨,朱德就诞生在这间狭窄矮小、面积仅有16平方米的木板仓屋里。直到朱德9岁时丁姓地主逼租退佃,全家才被迫搬离此地。
故里不远处的桑园和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