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过程不应当从它终结的观点来看,这并不是为了表明过程能解释终结,或者相反,而是便于当判断的优先权给他人时,变化和延续性能在那个时刻同时呈现。
近来看了我很喜欢的一位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传记电影。电影围绕着在她生命中带来颠覆性意义的阿道夫艾希曼审判事件,再现了这位特立独行,锋芒四射的思想家的传奇人生。
在审判阿道夫艾希曼时,国际法庭居然找不到一个规定的罪名可以用于定罪艾希曼!平庸之恶就是在审判艾希曼的思考中汉娜阿伦特首次提出的,其英文是:
The Banality Of Evil
其实中译多少有点误导的意思,容易让人有一种错误的联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随随便便使用这个词的原因。阿伦特用这个术语时,讲的不是一个人的平庸是一种恶,也不是普通人做了大恶,把纳粹屠杀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而是想要说明这种恶本身并非源于某种堕落或者扭曲的心理。阿道夫艾希曼的例子恰恰揭示了恶的一种新的来源,在艾希曼的例子中,恶来源于无思(thougthlessness)。阿伦特的“恶的平庸性”正是要说明这一点,这种恶与一个人是平庸还是杰出无关,与受害者是否敢于反抗,勇于牺牲无关,一个平时对所有人友好,甚至我们眼里的善良的人也会有这种“平庸之恶”。这是一种新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恶,而且这种恶能导致毁灭性的灾难,它能使一个人完全褪去人的属性,成为一个意识形态下的杀人机器。
这也是艾希曼一直为自己辩解的,他在法庭上为自己的辩解道他只是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把人送上火车,运往集中营,他并没有直接杀死任何一个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所以阿伦特才会说,在这个人身上她感觉不到任何可怕的恶的气息,我们该审判的不仅仅是他,艾希曼也只是个普通人,也许在家也是个好丈夫。但是,这样一个并不是我们眼中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会犯下这么大的罪呢?阿伦特给出的解释是,他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他只知道执行命令,而从来不会考虑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会带来什么后果。
最终,阿道夫艾希曼被处以绞刑,罪名是人道主义罪。汉娜阿伦特很久都在思考这样做是不是有些问题,以至于一段时间她和很多曾经熟识的人在关于这件事的看法上产生分歧而走向决裂。甚至最开始她说,我们幸存的犹太人是勇敢的人,而真正勇敢的做法是让他活着。但最终阿伦特释然了,对艾希曼最终的审判,她说:我们原谅了这个人,但无法原谅这个罪行。
后来的人生中,阿伦特一直致力于研究人恶的来源,她一直保持思考,永远清醒。
今天的我们也要保持思考力,永远不要堕入“平庸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