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048:学习笔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听观课记录、教学反思是否可以合一?
在学校里,理论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教学反思等常规教研活动载体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也不能泛滥。在一些学校视导时发现,一些学校也舍得投入,印有学校文化理念的本子非常的漂亮。老师有数个用于记录的本子,有业务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听课记录、教学反思等等数个本子。一些老师也分不清记录的内容,不清楚何时使用哪个本子。
本子多了,需要抄写和记录的内容就多。作为教研活动的载体,一些必要的记录是需要的,毕竟“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1.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理论学习笔记等)、会议记录要合一。
除非专门会议和主要负责人员,普通教师的学习笔记和会议记录合二为一为好。学习记录包括会场当场听会听报告的记录和通过阅读的记录,这两个我的意见是没有必要要有两个本子来记。而且我在记录时一般分成两栏,左部分记录内容,右部分记录自己的理解、反思和思维火花,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把今后拟开展的工作做一个草稿计划,很多创意就是这样在学习中产生的。
2.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没有必要单独有本子,可以取消。
这些本来很多人就分不清楚,更不用说每样一个本子了。对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如果作为草稿或者喜欢手写的老师,有这么一个本子无可厚非。但对于这些最好还是打印,即可积累材料,又可以随时改动。完成后可以自己保留,更可以发到自媒体或发到报刊发表。
一些学校基于自我文化和管理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上列笔记的,更需要老师们区分清楚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内容。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教学案例一般包含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等。
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教师要善于捕捉题材,发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
教学反思一写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其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二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三写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四写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3.教学反思也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本子。一些教学过程中的“火花”,要及时记录在教案上,没有必要另外找个地方记录,缺少了即时记录,很快就会忘掉。如果教师专门写作反思类论文,可以参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打字。
4.听课记录与学习笔记合一的方式,我个人认为不太合适。听课记录有专门的流程,有固定的观课观察点,用一个空白的本子,缺少专业性和专门化。
教师减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管理者更新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要破“五唯”和形式主义,要破除以表格、档案、照片等简单的管理方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让教育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