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些小说,而有的作家喜欢将自己的系列小说用“三部曲”来命名。
最早读到的三部曲小说当属巴金的《家》、《春》、《秋》了。
何谓三部曲
因为读小说的缘故,所以就想当然地把所谓三部曲理解为三部小说。但是,真正的或者原本的三部曲,与小说没有关系,与音乐也没有关系,而是源于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发端于古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公元前6世纪末,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演员即兴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将酒神赞美诗发展成了一种由歌队吟唱、具有叙事性特征的新的艺术样式,称为“羊人剧”,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
到公元前5世纪,戏剧已经正式成为雅典文化和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并且是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称为三部曲或三联剧,至此,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成型。
一年一度的酒神节上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埃斯库罗斯当年肯定也参加过多次比赛,而现存唯一完整的三联剧是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和《复仇之神》组成的《奥瑞斯提亚》,无疑是最佳获奖作品,也是古希腊悲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三一律
说起戏剧三部曲,也不妨顺便谈谈“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通常只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也不变换,在情节上也往往只有一条主线,不允许其他支线情节存在。目的在于不要因为时空的转换与情节的复杂,令现场观众看得稀里糊涂。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研究过戏剧,专门写作了一本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的著作《诗学》。有人认为,三一律出自于《诗学》,其实不过是文艺复兴之后,以16世纪意大利戏剧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为代表的一些人,从《诗学》中引申、阐发出来的,甚至只是曲解而已。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从此,三一律被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以后,特别是浪漫主义剧作家,一再攻击这一法规,其创作实践也已突破了这一法规。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方面,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有独特的规则要求,比如中国的传统戏剧、格律诗词。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允许突破、抛弃、解构、创新。
各种三部曲
三部曲发端于古希腊,直到1700多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不朽名作——但丁的诗歌《神曲》问世,仍然采用了三部曲模式,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篇,可见这一创作模式影响之深。
三部曲在当今来讲,通常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文艺作品,尤其指小说与电影。
以三部曲小说而言,它是系列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有三部小说组成,可以是长篇、中篇或短篇,但各部在篇幅体制上必须基本统一,在人物或事件上有一定的联系,共同反映事件的进程和人物思想的发展变化。挑几个比较有名的列举如下:
阿·托尔斯泰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儒勒·凡尔纳科幻三部曲,也被人称为海洋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东野圭吾的医学三部曲:《宿命》、《分身》、《变身》。
最后要说的是,对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的过程或步骤叙述,也可以借助三部曲模式,比如:
大学生“村官”总结《农村工作三部曲》:甘当小学生,用心去学习;融入大家庭,用真情去沟通;发挥好优势,用行动去体现。
大学生找好工作三部曲:投送简历、首次面试和最终面试。
个人能力素养提升三部曲:行动、记录、总结。
恋爱三部曲:谈、恋、爱。
人生成功三步曲: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持自己选择的路;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