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念好这个“紧箍咒”。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存在松懈心理,面对酒桌文化、人情干扰时缺乏坚定立场,甚至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这不仅影响了党风政风,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在基层工作中真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为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之所以在作风建设上有所松懈,一方面是因为长期身处基层,习惯了“上面紧、下面松”的惯性思维,认为自己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容易出现“差不多就行”的心理,甚至认为中央八项规定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与自己关系不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仍然存在“酒桌文化”等不良风气,一些干部碍于“人情世故”,参与各种吃请。有些企业和群众认为“吃顿饭、喝点酒”有助于推动工作,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公私不分,逐渐滋生腐败隐患。与此同时,部分群众的“人情思维”也在影响基层干部的依法履职。在低保申请、土地审批等事项中,一些群众习惯于找关系、托人情,希望干部“通融一下”;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时,又可能被误解为“不近人情”。这种期望与现实的错位,使得基层干部在“坚持原则”与“满足诉求”之间陷入两难。
要破解这些难题,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纪律意识。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政治责任,通过党纪学习、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同时,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违规吃请、公款消费等行为,以实际行动带动基层作风转变。二要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制度约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能靠“一阵风”,因此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协同发力。强化政务公开力度,对财政支出、村务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透明化管理。三要倡导清正廉洁的作风。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健康的工作交流方式,改变“无饭不成事、无酒不成席”的错误观念,大力破除“酒桌文化”。此外,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主动远离不良风气。
面对群众期望与依法履职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坚持原则、优化服务。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纪律红线不可逾越。要加强政策宣传,让群众认识到按规矩办事比“托关系”更加公平、高效。同时,通过提升办事效率、优化流程、增强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基层政务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规范管理带来的便利。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纪律要求,不能有任何松懈。只有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制度约束、破除不良风气、依法履职,才能真正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立足群众需求,扎实办好每一件实事。唯有如此,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让基层治理更加清明高效,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