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节。有道是,出了十五不是年。也就是说,新年已经渐行渐远,开始恢复到以往平淡的生活。或许是这个缘故吧,元宵节具有特殊意义。在北方,元宵节热闹劲甚至超越春节。不仅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放烟火,更要吃元宵。
小时候,对于元宵很好奇。头次吃的时候,母亲提醒稍微晚点,结果把我烫个半死。从那以后,内心就驻扎难以抹去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懂得了如何吃元宵,且花样增多,奈何却因为不愿意品尝过多甜食,对他依旧没有太多的牵挂。最多喝口汤罢了。
千元别小看元宵汤,他是非常不错的饮品。入口后,黏黏的,稀稠度合适,淡淡的甜,浓浓的香,不亚于精致的米汤。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元宵的制作工艺有密切的关系。若是煮汤圆的汤,断然不能与其相媲美。不信的话,可以去试验哦。
元宵靠摇。北方人大多应该见过,元宵摊位上摆放着不同风味的馅料,并切成均匀的小方块。把小方块放入装有适量江米粉的盆或筐里,边均匀摇动,边洒水,让米粉逐渐吞噬小方块馅料,慢慢地成为圆球状,最终就成为了美味的元宵。
不过,要是以此认为摇元宵特别容易,那就大错特错,这其中有着很多窍门,需要真功夫呢。我曾亲自做过,惹得众人哄堂大笑。要么是洒水太多,元宵不成型,要么就是太少,米粉裹不住馅料。勉强弄出来几个,大小迥异,看上去就非常不舒服。
汤圆是从南方传过来的。还清楚地记得,家乡人对他相当不屑,粗暴的把他划归为另类元宵。有意思的是,待到品尝后发觉,与元宵还真的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他的外表光滑,粘度高,易煮熟,口感香甜,薄皮大馅,小孩子尤其喜爱。
如同包饺子,汤圆也是靠手包出来的。如果说北方人包饺子比较拿手,包汤圆则是南方人的特长。糯米面和成团,分成均匀的份,用手捏成小碗状,取馅料放在上面。左手大拇指轻按住惂,右手连转边用虎口将皮往上搓,封好口后,再搓成圆球状,大功告成。
另外,元宵的口味比较单一,无非是花生碎,豆沙,黑芝麻等常见的馅料,堪称地道的甜食,汤圆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最常见的甜味,还有咸的。据说,还有荤素馅,如同端午节的肉粽子。要不就说,当之无愧的美食家多数来自于南方,他们太有创意了。
值得称赞的是,元宵的水分少,利于保存,制作方法充满诱惑。去年的元宵节,老乡为我呈上了特制的炸元宵。很费工夫呢,用牙签先把元宵通体扎孔,防止溅油烫伤。要分两次炸,直至颜色金黄捞出锅。成品佐以白糖,外焦里软,香甜可口。
汤圆呢,水分充足,不利于保存,最常见的方式只能水煮。但他琳琅满目的馅料,元宵始终不可取代,算是各有千秋吧。毕竟,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是完全相同的,生活圆满,诸事圆满。(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