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舒适区呆久了会习惯性变懒,孩子也一样。现在假期快结束了,如果咱家孩子有以下不良习惯,请您一定注意。
1、睡到中午才起床
春节期间,有的孩子的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乱。
不起床吃早饭,不正常洗漱;不想下楼,不想运动。
有的家长,放任孩子“睡到自然醒”,孩子的一天总是从中午开始。
我家女儿今年大一,从小也是一个贪睡的孩子,如果不制定规则的话,她每天睡到中午很正常。于是我们定的是早上8点起床,除了回老家的那几天,她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起床。
和那些总是能早起的孩子比,女儿起的不早,但是对于一个天生爱睡觉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2.不到凌晨不睡觉
有很多家庭说好的早睡早起身体好,说好的自律,一到假期,就抛诸脑后。原来每天晚起是有原因的,晚睡晚起,完全不顾及身体健康。补充一下,这个晚睡有很多时候家长是“主犯”,孩子只是“从犯”。
如果您家就这情况,赶紧去看看纪琼院长讲的睡觉文化,从循序渐进的调整中向早睡靠拢。
3.状态不好
小小年纪张嘴闭嘴就是“没劲”,“没意思”,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明明知道自己百无聊赖又不愿向前迈一步。
家长要从空间物理环境到心理环境,影响和推动孩子。
4.花钱没有计划
有人开玩笑说,过春节把家长变穷了,把孩子变富了,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收到来自长辈的压岁钱。对于这笔压岁钱,家长们的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
有的家长是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借口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先帮你收着,以后长大了还给你。(其实多数都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
还有的家长会让孩子自由支配,而孩子没有理财观念,于是花钱就会大手大脚。
其实压岁钱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好媒介,家长们可以借由压岁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把压岁钱存起来,让孩子自由支配,但是家长要起监督作用,家长也可以帮孩子拿去理财,但是要和孩子商量着来,和孩子解释清楚,在孩子的同意下,才可以这样做,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既有了参与感,又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观念。
5、沉迷电子产品
以前的孩子,放假时间都是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抽陀螺、踢毽子、丢沙包,现在的孩子,一放假就各自捧着手机玩游戏,本来聚在一起的小伙伴,各自也没有多大的交流,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最大的交流就是组团玩游戏。
电子产品是孩子假期最大的敌人,适当玩是可以的,但是总是沉迷于电子产品,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况且,长期盯着手机、电脑、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对此,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坚决按照约定的规矩执行。
另外,避免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长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出去玩,陪孩子做游戏等,这样会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孩子手机不离手的原因是,缺乏假期生活规划。没有合理的假期生活时间表,基本上处于混沌状态,每天游走在游戏与各种小视频之间。是孩子真的很喜欢游戏和短视频吗?也不一定,只是无聊的生活需要虚拟世界的填充。
我家有个习惯,晚上睡觉手机不带进卧室,11点睡觉前每人自觉把手机放到餐桌上,女儿坚持的也可好。既不影响睡眠也有利于克制过度看手机
6.饮食不均衡
三餐饮食不均,早餐移至中午,午餐移至下午或晚餐,然后夜里加宵夜。
这是许多学生放假期间的通病,除了饮食不规律外,就是严重的偏食,肉类产品摄入过多。
蔬菜和水果则相对摄入较少,零食和饮料摄入太多,白开水喝得较少,身体健康问题时有发生。
家长以身作则,从早餐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缺少交流
有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家长不学习成长,孩子年龄越大,交流就越少。
很多孩子甚至不屑于与父母沟通,年少轻狂时,总是忽略家的作用;青春成长时,往往离经叛道;大脑中的知识越来越多,越觉得父母絮叨甚至有些幼稚。父母越是劝导就越是反感,甚至经常与他们采取敌对的措施。
建议家长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少说多听,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8.越来越懒
寒假外面天冷,很多孩子都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
所以,家长每周要抽出时间,带孩子出门,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逛公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总之在很多事情上,我们要有底线,要给到孩子具体的要求,给到正向积极的引导。做一名科学的家长,养育好习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