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晚自习结束后,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爱去回宿舍经过的那个小卖部买点小零食。
那时候还没有支付宝微信这些便捷的线上支付,大家都是用现金支付。
有一晚,刚下晚自习的小卖部人潮涌动,我手里又捧着很多书,店员找零时里面夹了一张只有半截的一元,我没有数就回宿舍了,第二天才发现。
第二天我还是去找了小卖部店员说明白,店员跟我说,你当时不说,现在怎么证明是我们找给你的。
对于我,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委屈程度不亚于考试没作弊却被冤枉作弊了。
因为那半截一元,我整整半年没有去过那个小卖部,宁愿不吃零食也不去。直到旧的小卖部拆除,建起新的小卖部,我去新的小卖部时依然会想起这件事。
一元也许只是店员疏忽的无意而为,只是一元而已,看起来也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但我性格里大概有一股自然天成的拧劲,别人对我不公,我追讨不回我想要的公道,必定不再靠近。
后来想到,或许我在店员眼中可能是另一种模样,可能是为了一元去骗他们的不老实学生。工作之余,他们可能还要拿出来同事间笑谈吐槽。
在我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以为我已经学会不那么跟自己过不去。
我以为我懂得了不再为“一元”这样的小事耿耿于怀。
其实没有,那种刻在我骨子里的对于“公道”这种东西的寻求并没有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我阅历的丰富,懂得的道理更多而改变,我依然像个孩子一样要分对错。
如果我追讨不回我想要的“公道”,我必定耿耿于怀。
于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我顺从自己的本心去追讨,冒着最后可能会被倒打一耙的傻劲,还是要去分对错。
然而当对方认错后,我也并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轻松。反而连自己耿耿于怀那股精气都被卸掉了。
事分大小,若是受到委屈耿耿于怀没什么错,但别因为“耿耿于怀”,而忘记了“握手言和”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