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里看到陆奇有一段描述人生节奏的话,“你需要保持一个均匀的高速,然后时不时的,你需要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匀的高速。你要避免过度频繁的加速减速。就像一辆车,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进,只是偶尔需要超车再减速一下,这对与一辆车的损耗是很低的,会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车况。但是如果一辆车过度频繁的突然加速减速,会对这辆车带来巨大损耗,不用多久车就可能垮掉”。
感觉自己其实之前也有领悟到类似的思想,当然不如大佬的成熟透彻。不过这显然描述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生活的节奏,如果是山野高人,那自然是不适用的。其实我以前喜欢用打篮球的来做比喻,打篮球的节奏非常重要,并不是你一直在高速跑动就对了,其实只是需要在某些时候瞬间加速就能甩开对手得分。所以以前读大学时调侃一个同学打球水平不太行,老说他运球是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无法突破对手的。所以篮球这项运动,看起来非常快速激烈,其实还没跑一次长跑辛苦,因为它不需要持续加速。
偶尔加速这个概念可以映射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职场上班,每天工作时间很长超负荷,虽然短期内工作表现可以很突出,但长期下来身体肯定受不了,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但那种完全不加班,到点就下班,不管项目情况如何,这样的人也成为不了优秀员工。工作的负荷是时重时轻,并非均匀分布,而某些任务尽早的完成可能有着非常重大意义,如果按照匀速运动的工作节奏,可能就会让一些紧急任务的完成时间延后,给公司带来损失。这样显然也是领导们不乐意看到的。所以该加班时还是要加班,工作不紧急时就早一点下班就好了。再比如,如果要考试或者面试了,需要复习,那就需要调整时间规划,把更多时间调配到这些事上面来,在这特定领域进行加速。如果还跟以往一样的时间分配,显然无法把结果做到最好,知识是有时效性的。
自律很重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才能根本上改变一个人。但在大方向按计划来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节奏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