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
昨天看到一篇郑渊结写的《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前就看过这篇文章,没什么感觉,好像就是看到一个观点和角度,但再读,却把这一段话看了进去。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今天计划出门跑步,为四月份的马拉松备战,突然一下子觉得,其实这些事情真的是相通的,只是有一个前提——要先站在这个比赛的起跑线上,然后是否能赢,并不取决于刚开始的速度而是保持速度的耐力。
为了站在这条马拉松的起跑线上,我至少要有渠道得知这个消息,能报名参赛,还要备战2-3个月,才能雄赳赳地出现在赛场上,最后拿一个自己还满意的结果。
做好心理建设和训练,练就十八般武艺还要做好后勤工作,才能有一次好的体验,可就如此,依然无法避免各种突发状况。而面对比这更复杂的人生呢?可能各种麻烦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那人生就不能用简单的“不作为”来总结,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最后得到的结果,但如果自己永远不努力,不为自己找到一个走上起跑线的途径,无论多久,都是输吧。
先别急着输或者赢在起跑线上,先让自己走上起跑线,然后别太着急取得成绩,一直努力做就好,无论别人的评价如何,只要找对了思维方式,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赢了。
有一篇文章,我读过很多遍——《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我自己呢,现在的工作一大部分就是帮助别人,以前对于我不愿意张扬的性格,我老妈也是很无奈,我更喜欢看到在自己努力下帮助了多少人,我希望自己不是去跑马拉松的那名健将,因为我知道我有很多局限,不是一个好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创造纪录(除非是我自己的纪录),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很多人达成他们心中飞翔的梦想,然后给他们鼓掌。
所以,我这样的人,是一开始就很努力让自己站在了起跑线上,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想怎么让自己赢,这不算是“好孩子”吧?可是,我很快乐。
所以,站上一条起跑线更重要,无论输赢,首先你有了选择的本钱!
站上起跑线,再让自己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