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拆页:引领性指标(P53)
2.1 R原文
摘自图书:《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下边我们来深入讨论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的区别。滞后性指标是对你想要达到结果的衡量指标,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滞后性指标,是因为在你获得它的数据之时,所有事情都已经发生得到结果了,所以这些指标就总是滞后的。最重要目标中的,到某个时间,从X提升到Y,就是一个滞后性指标,但是最重要目标并非现实世界中唯一的滞后性指标。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事务中充满了无数的滞后性指标,比如说收益率、支付能力、库存数量、住院率、资产利用率等等。
引领性指标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预告结果。引领性指标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引领性指标具有预见性。这意味着一旦某个引领性指标发生了变化,你就可以根据这个推断出滞后性指标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第二,引领性指标是可控的,它可以被你的团队所影响,这意味着,你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促使引领性指标发生变化。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上面这个片段给了我们两个概念,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滞后性指标只有到了最后那一刻才知道完成的怎么样,即使完成的不能尽如人意,也不能做任何的补救措施,得到的也是滞后的一些反馈,滞后性指标关注的是是否达成目标。
引领性指标则不同,在实现目标得过程中可以具体量化阶段性成果,可以及时调整那些有杠杆作用的重要行为。引领性指标关注的是是否可能达成目标。
了解了这两个指标,可以让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不仅仅是好高骛远,还要确定脚踏实地。用指标去量化我们的重要目标,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数!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哪个是滞后性指标,哪个是引领性指标?
1、一年中要让对图书馆每个会员的绘本阅读量达到300册
2、一年内亲子图书馆会员数达到200人。
3、今年亲子图书馆要跟十个机构谈成业务上的合作,列出来机构名单,每月至少谈一家,做好洽谈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团队分工,每周做好工作复盘。
很显然,第三个是一个引领性指标,因为它可以看到阶段性成果,也可以针对当前行为判断出最终目标是否能够达成,也可以在做出及时调整。在工作中我们不仅仅知道我们的重要目标是什么,还可以通过引领性指标量化我们的目标,以及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引领性指标就是让我们在“知道”和“行动”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达到知行合一。
行动步骤:
1、确定计划当中的最重要目标。
2、制定出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使用引领性指标去跟踪那些对达成最重要目标拥有强大杠杆作用的行为。
3、引领性指标是否是可控的,可预见的,量化具体行动。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何调整。
4、阶段性复盘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因为我是一个亲子阅读品牌的城市合伙人,每年都会有年初目标,2019年初,我们设定了要在自己的区域达成30家亲子图书馆的目标,刚开始大家信心满满,畅想着目标达成的美好,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年底了,目标只达成四分之一。最终团队的士气受到很大的挫败,大家对来年的目标也不是很有信心!
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是确立了整年目标,但是目标达成的量化指标却是只有一个滞后性指标,并没有分析出整个目标中的引领性指标,造成了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重点,想起什么做什么,最终目标落空!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引领性指标分解滞后性指标,具体到团队中的每个人应该做什么,每周定期复盘,检验工作进度,及时做出工作调整,可能年目标就达成了!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2020年每天晚上亲子阅读,在一年内阅读500册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指标分析:2020年要让孩子的绘本阅读量达到五百册。(滞后性指标)每天晚上讲五本,三天更换一次,一周阅读量达到十本。(引领性指标)
预见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妈妈忙没时间讲故事,这个时候跟爸爸或者家里其他人沟通,以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为目标,积极配合完成任务。
如果孩子玩累了,早早睡了,一天的目标没完成怎么办?可以调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把昨天没有讲完的故事补上!
复盘:周末针对讲故事这个事情,全家人做一个小复盘(包括孩子),是否完成了阶段目标,完成的质量如何,孩子的体验怎么样?
目标达成:一周一周坚持下来,目标在可控中完成,全家人开心!孩子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