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本李中莹老师的《心灵的重塑》,关于自我价值感这块有感很受启发
自我价值包括三项素质:自信、自爱、自尊。自我价值感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其实这也是间接的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否人格健全的标准。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具有心里或者生理,思想,情绪,行为高度统一的能力模式,拥有了这个能力,一个人在社会上才会实现三赢(你好、我好、世界好)局面,并且不断累积直至感到人生成功快乐。一个人,只有内心和谐,外界才能统一,因此建立高自我价值感无论对个人,对社会、对世界都有积极的影响。
自信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取得所追求的价值;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才能有信任比人,并使别人信任自己的能力。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人信任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的时候,她便无需显露自己的力量。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她便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些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自负了
当一个人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人事物按着一定的规律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会大发雷霆;你们不动我都这么辛苦了,你们偏偏就是跟我过不去(比如孩子不听话,父母只有通过吼叫、打骂的方式应对,其实侧面都显示了家长的无力)。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她是无惧事物的稳定或者是变迁的。
自爱
一个人唯有有足够的自信,她才会有自爱的能力。
事物能够带来的价值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爱护程度。试想一下,你有两个自动售货机;一个每天给你带来10000元的收入;一个每天2000元;如果同时出现了故障你会先修理哪一个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第一个10000元那台
我们对于自身也一样,如果自己有足够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我们也会更加的爱自己。自己越有能力就会越爱自己。
自尊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会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
一个懂得自爱而很多人都爱护的人:例如领袖,英雄,智者,圣人,他如何会没有自尊
在《超越感觉》这本书里提到,每个人培养出稳定的自尊体系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我不好,你好
第二:我好,你不好
第三:我好,你也好
而第一阶段显然就是自卑
第二阶段:有点自负
第三阶段:需要自己得到了足够多的肯定,已经完全不用再做任何证明,那么她在看见自己的同时,自然而然能看得见别人的好
自我价值感不足的常见模式:
1、故意做一些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力量分数增加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
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保持跟自己一样的水平
为什么人们普遍缺乏自我价值感,原因究竟为何:
自我价值的底层素质是自信,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唯有通过肯定的能力才能变成自信,每个人从小到大需要经过5000次的肯定,才会形成自信,但是遭受否定了还要减去双倍甚至三倍的次数,而我们之前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为打击,挫折教育。
那么已经成人但自我价值感不足,快速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方法:
这个方法被证明行之有效,如果按照这些严格执行的话,基本上一两个月就能提升高自我价值感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不随便承诺,承诺了就做;自己控制不了的,自己责任内的事情全权负责;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乱表态
2、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创造多赢局面;作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量力而行”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直说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一个经常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有很强的无力感
一个人不会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只会成为她相信的样子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会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每天都在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
建立高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方程式: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尊-自爱-自尊
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肯定
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所以只要坚持在成长的道路上就好,要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觉察到自己所处的阶段,缺什么就补什么。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