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瑞达利欧先生的工作原则,了解到了如何区别心态开放和心态封闭的人。心态开放的人通过问问题学习,他们知道与未知领域相比,他们已知的实在微不足道。而且可能是错误的,他们乐于身边有很多比自己知识渊博的人。而心态封闭的人总是告诉你他们所知甚多,哪怕他们一无所知,如果身边有人比他们知识渊博,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封闭心态的人可能更关心自己的形象,而非真正的目标。心态开放比聪明伶俐重要得多,瑞先生建议远离心态封闭的人。
对照自己,虽然自己很乐意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新的观点,但却不太愿意耐心倾听不如自己的人,尤其是他们给自己的建议。却忘记了,“不如自己"也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的,即使真的不如自己,那也只是从某一方面的劣势,自己没有发现人家的优势罢了。不得不承认,相对开放心态,自己更偏向封闭心态这一边。从现在起,要学会把自己训练成为开放心态的人,从多问问题开始。
瑞先生在“可信度"部分,提到了角色的概念,这也是一种如何保持开放心态的方法。出现分歧时,要考虑好你要扮演老师、学生、同事中的哪个角色,即你应该去说教、提问还是辩论。如果你的可信度较低,要像个学生一样虚心求教,保持开放心态,以问问题为主;如果你的可信度较高,你的角色更像老师,要以阐述观点和回答问题为主;如果你们二者的可信度在伯仲之间,应当平等、理性的进行交流。
瑞先生建议不要向完全没有准备或缺乏可信度的人问问题,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来初步衡量一个人的可信度:(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的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同样,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也要首先想想你自己是否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学得自己的回答的可信度不强,就不应该对此发表意见。感觉自己在这个方面也有待改进,通常同事或领导咨询自己什么事,即使有些情况不太了解或只是隐约知道,自己还是会进行正面回答,有时还会信誓旦旦,因为担心他人对自己不懂而觉得自己不专业;还经常用自己经验主动给他人提建议,或对别人的某些行为表示不理解,而很少问自己:我是真的对的么?我怎么确保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可信度评价的思维也需要逐步的训练起来。
20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