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
原: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吃素洗澡后去见鲁哀公说:陈恒杀了国君,请出兵讨伐。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大家族。孔子退了出来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官职,不能不来报告;国君却要我去告诉那三个人。孔子去向三人报告,没得到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官职,不能不来报告。
记:这就是孔夫子的“迂”劲;因为当个官,依据礼制,“应当”过问国事。虽知白说,也要去说。这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哀公之所以要孔子“告夫三子”,因为实权在他们手里。
14.22
原: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子路问如何事奉国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可以触犯他。
记:如今刚好相反。报喜不报忧,阿谀逢迎,无所不至。
14.23
原: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孔子说:君子向上走,小人向下走。
记:注疏解说甚多,大都以为所谓“上下”者,即义、利也。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或者,“达”有译作“成功”,即“君子大处成功,小人小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