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八十八,虚岁八十九岁。年且九十,身体相对康健。天天吃药,但大脑不糊涂。
拄拐杖而行。去年开始,今年就离不了。母亲坚持不拄拐杖,因为她说,一旦拄上了,就离不开了。这与坚持不戴眼镜,说一旦戴上了,就再也摘不掉了,同一道理,是中国式谬论,颠倒因果,迷惑众生。中国传统,七十杖乡,八十杖于国,九十杖于朝。我给母亲说,你是九十杖于朝,见了皇帝不磕头了。母亲常说的却是倚老卖老的中式逻辑:有理凭理,没理就凭年纪。
母亲怕热,想空调。等用了空调,又怕空调。初一凉便过敏,身上出疹子,搔痒难耐。后来用抗过敏药,才略为减轻。
站在阳台上,痴望窗外。因为孤独,远看倒也细切。眼没有那么花。操场上有标语“增强体质”,她说蒙对的,是模糊视觉,显示文字敏感,视力尚可。看电视,听不清,看不懂,但最为关注的是字幕。等于没有看。有了字幕,等于全都看到了。
不过看得不多,评价基本没有正面的:
那个女人在扬场掠麦。一边用锨铲起小麦粒,另一人用扫帚掠麦堆上的草糠。没干过农活,干活不像干活的样儿,母亲就说:她哪会扬场,有风没风只管扬,胡扬。然后发现,她们收麦也不对,一般都是午后趁热收藏,而他们竟然早上起来就收麦。然后,过一天,她又发现,校园生物组的试验田,两个老师锄地,他们高一下低一下的,哪里像是锄地的,他们根本就不会锄地!
牙渐坏,所以隔一段就掉牙。但老没胡到全掉牙,剩余还有十余颗,也是奇迹。经常牙痛,所以吃什么都不香,食物反任用于牙床,疼痛,所以每顿饭都不可口。没有煮透的饮食,她说生。也是语言不讲究。一旦以为不熟,就以为你在故意整她。
所以面条,要煮五分钟以上,如果是挂面,就十分钟以上。红薯是好食品,蒸伭比煮食更好;面包不习惯,馒头很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吃包子?因为有馅,而控制不易,常常有馅料侧漏而落地,影响自控力的实现,影响卫生与清洁的形象。自己感到不适,所以坚决不吃。老年人吃东西,掉下来些许,也正常。但她的自尊心不允许,所以要少吃包子多吃馒头。必要时换烧饼或锅贴。天天馏馍,习惯就好了。
硬或者软,甜或者咸,生或者熟,你说了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年代与年龄的隔离,让我们没有共同的嗜好,没有共同的味道,因而也没有共同的语言。
说好吃与好吃,母亲已经没有称赞过食品之美了。很少,很少。偶然深得于心,也吃,大家都吃惊。如果是爱好之好,说好吃,常常有歧义:谁说我好吃这样的饭?我说过吗?
让她说,真说不上来。
让她吃,没有什么好吃的。
自己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怨得他人。他人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算什么孝顺。
想吃软、香、好嚼、有味,但常常得不到。意念中所有好吃的东西,具体的食物不可口,难合意念。
我说我号吃啦,我不想吃!
老年人,我好吃糊涂面。如果你真的买到糊涂面,她会发现,这叫糊涂面,恶心!你永远也做不出她意念中糊涂面。把面带着饭盒送入下水道,结果闹出一场事故。
萝卜,红薯,又哪能常常得到!
黄豆芽,2016年就不能吃了。今天即使卤面用黄豆芽,也已经咬不动。
豆角,好吃。但一吃就不好吃。因为还是没熟。
黄瓜,黄瓜丝,已经无法嚼。
面条也嚼,所以嚼不动叫生。
绿豆芽,“孩子不会买,吃着塞牙缝”。我也买了绿豆芽之后,用水焯,一般用一两分钟,我延长到五六分钟。挂面十分钟,滚烂了,绿豆芽也能沸水焯到没有脾气,入口即化。
吃得慢,所以不能一起用餐,要嚼,要涼透,慢慢吃,互不干涉。吃饭动作大,声响大,慢慢吃。合桌吃,她感觉他人不照顾她。分桌吃,她觉得似乎别人的饭碗更香。思维象个小孩子。专门给她做饭,还不能说专门给她做。专门做出来的,就是这?
你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有什么难的?八、九十老人,能跟你们一样吗?
难道你们不是一天三顿饭?星期天不吃早饭,不行。我是一天三顿,少吃一顿心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