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亲子关系实战

表达愤怒,但不要愤怒地表达。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卢森堡,可以用一场演讲的时间,把台下的观众从仇视到请他回家吃饭。

同样的,也有人暴力沟通,把小矛盾升级为大冲突,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同样是沟通,非暴力沟通到底有什么魔力?既然这么厉害,我也拿来用在我的生活里,看看到底好不好使。

我家小朋友动作很慢,让他刷牙,可以喊到10次,时间跨度从10分钟到1小时不等,

可以节外生出枝繁茂密的枝桠,从他所在的位置到洗漱间的路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都可以绊住他的脚步。

正好有天刚听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于是我拿起来实操一下,我对他说:“我已经喊你去刷牙好几遍了,你都没动静,我心里很着急,我希望你可以立刻去刷牙”。

这句话好像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一样,小朋友像是被摁下了刷牙按钮的机器人,二话没说,就去刷牙了。

还有一次,小朋友不吃蔬菜,直接要求也是没有用的,于是我照样用非暴力沟通的模板。

“你不吃蔬菜,我担心你营养不均衡,缺少维生素,连臭都不好拉,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话还没说完,小朋友已经接话过去,“你是想让我怎么做?”看来,这个公式,确实是有魔力的,我的心里暗暗窃喜,哈哈。

于是我接着说:“我希望你可以多吃点蔬菜,这样就可以营养均衡,身体健康啦~”

小朋友默默举起筷子,夹上蔬菜开始吃,第二次实战,照样奏效。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出我表达里的小玄机,其实是一个公式:

客观事实+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诉求

当然公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个人语言风格、场景作出调整,但需要包含这些要素,还有几个小tips:

1.客观事实一定要是客观的,而不是带有评判的,那样可能第一句话就直接引起逆反,更别提后面的了,比如我不能说,“我看你就是不想刷牙,就是要我催”,这样子就是带有批判的。

2.我的感受,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夸张,不要引申,不要迁移,比如,我觉得你就是个拖拉的小朋友,只说自己的感受。

另外多提一嘴,女生经常会把另一半的某种行为引申为你就是不爱我了,这个真的很引战🥲

3.诉求表达要具体明确,我希望你干什么?不要笼统,

比如,我上面那个多吃点蔬菜其实可以更加具体,把盘子里的蔬菜吃完,因为多吃点,可能吃一筷子,也是比之前多。

当然,沟通也是双向的,对于对方的诉求我们也可以去关照到。

他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有什么诉求?在平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小朋友面对家长的催促,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他有什么诉求?

他可能会说,我现在还想再玩一会,不想立刻就去,也不想被打扰,

这样家长和孩子就可以进行一个平和、友好的沟通,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也大有裨益。

非暴力沟通的适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亲子关系,还包括亲密关系、职场、学校、商业谈判、纠纷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也有异曲同工的表达,准备下一篇聊一聊亲密关系的有效沟通。

其实非暴力沟通的威力不局限于关系之间,还可以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自己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篇幅有限,会陆续和大家分享,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关注追更。

我是羽桐,职场螺丝钉,家有8岁萌娃却仍然少女,读书、写作是我的力量源泉,也是第二人生,欢迎同频的你和我交朋友呀~(nnczj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