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良言一句,胜抵珠玉万千;伤人之言,胜似刀剑。足以见得语言的威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把最好的脾气留给外人,把最坏的脾气留给家里人。在家庭中,很容易成为语言暴力的重灾区。尤其与孩子的相处中,为人父母更要学会好好说话,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1.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仔细观察,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做任何评判,只描述事实。
比如,当孩子清晨不爱起床时,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赖床了?”
这句话里的“又”和“赖床”两个说法本身就是对孩子行为做了评判,孩子会有逆反心理。印度的一位灵性大师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因此这句话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宝贝,为什么不起床啊?”
这是客观的疑问,进而让孩子说出不愿起床的原因。
2.讲出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不要再做指责,而是要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人身上。
3.找出感受的根源。
比如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要耐住性子,运用“反应情感”的方法,即准确读出孩子的感受,不加评判,引导孩子说出感受的根源。
又比如有一次我正在厨房做饭,听见孩子把正在玩的乐高玩具撒了一地,我忍住没说什么,而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然后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读出孩子的感受,接下来问她“宝贝,是不是没有拼出想要的形状?”
孩子点了点头,我接着又问“为什么要把玩具撒在地上呢?
”孩子忍着眼泪说“妈妈,我要拼一个带小花的蛋糕,我不会,想让妈妈陪我玩”。至此,孩子一个有点作的行为被我成功破解了。
4.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是说要自己主动提出需求,请求帮助,说出“要做到什么”,而不是“不要做到什么”,这一点适合年龄大些的孩子。
在与年幼的孩子沟通时,父母要首先种下一颗种子,提前提出清晰准确的要求,对于“要做到什么”给出边界,这样孩子就知道怎么做了。比如去和朋友聚餐前,提前告诉孩子,到了餐厅要有礼貌,要安静不打扰别人,如此这番叮嘱,大人孩子都可以愉快地进餐了。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前读过,当时觉得很受益,但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才明白知易行难。因为我们在与人沟通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自我,做好情绪管理,才能顺利开展非暴力沟通。
亲子沟通更非易事,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并引导孩子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父母把那些棘手的情况当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亲子间建立积极正向的连接,亲子沟通才会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