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最火的明星不是娱乐明星,而是我们投资市场的爆款明星基金。
就算疫情也挡不住投资者们追星的脚步
那么追星真的可以得到更高回报吗?
我们来看下历史排名,我分了几个年份,分别是2007和2015两次牛市以及牛市后2年的对比。
因为数据有点多,看的会眼花,只截取了前10名的。
2007年大牛市的前十,08年股灾没有一只幸免,到了09年,有3只重新冲上榜单,但其中一只是指数基金。
2015- 2017在前十的榜单重复的只有一只,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也是指数基金经理。
其中有一只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是当时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他的成功可以说难以复制,华夏大盘业绩在2012年王亚伟离职后就一落千丈了。
前面是榜单前10的对比,下面我们来看下2007发行最火的几只新基。
1、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身上, 申购户数179万户,申购资金900亿元资金,11%的中签率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112.57%,现在规模26.58亿)
2、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1162.6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99.419万户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17.6%,现在规模45.97亿)
3、建信优化配置基金创下半天发行100亿的新纪录;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135.61%,现在规模19.82亿)
4.限量90亿份一小时秒光 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基金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124.15%,现在规模11.68亿)
5、中海能源策略基金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5.51%,现在规模:12.47亿)
6.限量100亿份的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更是在开售后10分钟就全线宣告结束。
目前成绩(成立以来收益:381.19%,现在规模:83.72)
除了汇添富成长焦点还保持差不多的规模和收益,其它几只几乎都悄无声息了。
投资者之所以追随爆款基金,大多因为基金经理之前的业绩很好。他们相信他之后还会继续保存这样的势头。
但是从历史数据看,不论是榜单前10的基金,还是爆款的明星基金,他们的高业绩都是不可持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运气在基金业绩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很多时候基金的超额收益,就是超过市场收益率的那个部分,并不是因为基金经理的选股或择时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运气好。
北大金融学教授唐涯,2014年发表在金融学期刊的一篇论文,
《中国基金业绩中的运气——来自FDR方法的证据 》
采集的数据是2001—2010年之间,用统计方法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在这些业绩比较好的基金里面,有65.8%的基金经理靠的是好运气,而不是能力强,
而那些业绩不太好的基金里面,37.6%是因为坏运气,而不是能力问题。
这是中国的基金市场,同样在欧美市场,从60年代的夏普开始,到90年代的蒂特曼 ,这些大牛学者曾经都写过论文。他们发现,基金的业绩不可持续。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爆款基金的诞生呢?
爆基最离不开的还是代销渠道的重点推介,
首次申购的基金,认购费是不打折,老基金认购费往往打折,为了高额认购费,渠道有动力打造爆款,
毕竟卖出同规模的基金,卖新基金赚的钱更多。
其中像招行,工行、建行等渠道都是“爆款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