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年,是个有趣的年份。
这一年,西汉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个众人皆知的事件——昭君出塞。这一年,西汉王位还发生了更替,那个没什么建树的汉元帝驾崩了,他那更没什么建树的儿子汉成帝即位了。
那么,我们一件一件扒。
王昭君是幼时入宫的家人子,虽然,她与王政君的名字十分相似,命运却十分不相似。
王政君入宫的时候,已经算得上是当时的大龄女青年,但由于元帝养母王皇后给安排的相亲宴,王政君以坐得近的微弱优势,顺利晋升太子妃,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地晋升下去。
但王昭君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呼韩邪单于向大汉朝的求亲,王昭君估计是要在后宫中“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样,慢慢老去的。
呼韩邪单于是正经的匈奴王子,但他的父亲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因为内乱,他没能正常地即位,只能逃到妻子所在的部落。后来,当政的匈奴单于不得人心,大家便拥立呼韩邪单于为王,此外匈奴还先后自立、被拥立了四个单于,史称“五单于”。当时的匈奴国,因内乱死伤众多,因天灾饥荒纷纷,匈奴再也不是那个让西汉王朝心惊胆战的游牧民族了。
呼韩邪单于为了稳固地位,避免两国纷争,强化自己手上的匈奴政权,在公元前33年,第三次到大汉朝见皇帝,并自请做汉朝的女婿,迎娶汉人女子为妻。
远嫁外族是需要勇气的。电视里演的俩人看对了眼,再许婚嫁之事,大家看个高兴就好。
西汉初年,汉朝王庭都是拿宗室的女子冒充公主嫁给匈奴,以安边境。汉武帝的时候,把刘细君嫁给了乌孙一个年老的首领,整天面对一个老头子,言语也不通,还远离故土,弄得刘细君整日伤悲。为了巩固边境,汉武帝又把另一个宗室女子刘解忧嫁给了乌孙王之孙,名为右夫人,其实是妾,夹在正妻与妾室、乌孙与大汉中,生存得十分不易。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因此,王昭君自请和亲,是有着极大勇气的。就算老死宫中,至少身在故土,远嫁,谁解其中之味?何况,呼韩邪单于,推算年龄的话,足够做王昭君的祖父。
大汉朝隆重地把王昭君嫁给了匈奴人,昭君出塞,据说大雁飞过惊叹她的美貌都纷纷落下。后世有了元杂剧《汉宫秋》细数昭君出塞的往事,琵琶有名曲《汉宫秋月》,抒发宫女的幽怨。
而娶了她的呼韩邪单于,终于依靠大汉朝的力量,将所有的匈奴势力,归并到自己的手中。所以,远嫁怎么可能是因为爱情?求亲怎么可能是因为爱情?
还是唐代的诗人说得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后汉书》中说,元帝见到昭君,为她的美貌所惊叹,想要留下她,却苦于不能失信。
也许因为她是元帝心中得不到的“朱砂痣”,也许是他格外看重边境之宁,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yanzhi,第一声),终于,西汉外嫁的女子,做了那么多年的右夫人(妾室,位在左夫人之下),也终于有了外族藩王正妻的名分。
这一年也被改为竟宁元年。
昭君出塞没多久,元帝就病了。他的宠妃傅昭仪和定陶王刘康常常能侍奉榻前,反而是身为皇后的王昭君、太子的刘骛不得一见。
刘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
这时候,元帝的宠臣史丹,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大为感动,表示不会废太子,请史丹好好辅佐太子。这么着,刘骛的太子位算是保下来了。
王政君的皇太后之位,也就保下来了。
公元前33年,也是这样的夏日,刘骛当了皇帝,便是日后死在赵合德温柔乡的汉成帝。
王政君的兄长,做了朝廷的大司马,掌握军政大权。那一年,她只是与尚是太子的刘奭坐的比较近,没想到,这一路,竟是她的升职记。
她当了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