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零基础的学员,反而更快学会写新媒体文章?”
这是砍柴老师今天写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说其实简书中很多有基础的笔友,写不会新媒体文,不是因为其他,更加多的是因为“放不下。”
老师文章中是这样子说的:
佛家讲究放下,要破除我执,执念越深,业障越深。反而是放下了,心态空明澄净,反而能保持空杯,保持儿童一般的好奇心、赤子之心。
老子《道德经》讲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也就是让我们保持温和和谦虚,能够保持空杯,像溪流一样接纳万物,这样我们心地宽广,这样我们才能敢于用自身的变化去迎接这个世界的变化,才能够回归到一个婴儿的状态,天真自然,而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心理上已经让自己成为一个守旧的老人,失去了成长空间。
起初我看到了,觉得老师说的不对,因为他只是从一方面去想,不是所有人写稿,写文都是为了赚钱。
在这并不是说自己多清高,因为雪寒说过自己的初心是写有价值有温度的文章。赚钱,我放在最后一步。
况且一方面是因为过往对新媒体文一些文章的抵触和偏见,我心里不屑于写这些文字。
在这里并不是说砍柴老师教我们的是这种文章啊!他教我们的不是流量文,是真正的有价值有深度的文章,我也只是说对其他过往一些文章的抵触。
所以我在群里与老师说:
“每个人都有一个放下的过程,有的快,有的慢,一些入骨的东西,抽离出,很痛苦的,也不是说能随便就抽离出来的。
正如王阳明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这也只是立场的问题,我能感受老师对我们学生的关心和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心,有时候也很羡慕没什么基础的同学,因为他们很容易做到空杯,而在简书上的,有一定基础的人,包括我自己,说真的,不容易。
这让我想起昨天丹老师跟我们拆解拾遗那篇文章的人物。
为什么有实力拿影帝级的奖,却不愿意接广告,甚至戏都没有演多少。
这个角度看,他在同行里,是不是也被人说傲慢,拧巴?
那种刻在骨子的东西,也很多人会误解吧?
记得老师与我们说过,写作就是和自己对抗的过程,因为我们心有神魔两方面,而选择自己决得是“魔”的东西,很少人能做到,起码不会一下子就做到。
这何尝不是我执太强了,但是也可以说坚守。
我知道老师并无恶意,学生也没有,因为老师说过,我们要学会放下。
您跟其他老师一样,很坦然,无戒老师,刘主编,都跟我们说过要放下,要空杯。我也一直在做着,只是,很难,可能我已经厌烦了一些东西吧,也认定了这些东西是魔,所以,这杯水,很难倒。因为我怕我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想慢慢的没了自己的初心。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这些所谓有点基础的人,也是一群可怜蛋,因为没人能帮我们,能不能破,也只有自己能找答案,这是我想对老师说的。”
因为我固然觉得老师说的是对的,只是我不认可老师单纯的把问题定义为“放不下”
然后丹老师回复我说:
啥都不用纠结,也别管放下不放下,你尽管闭眼按照书院布置的作业去写,去写,去写!
什么传统媒体,什么新媒体,不都是人为分出的概念吗,我们要做的就是写作,写出与时俱进的好文章。
你眼里没有新旧,就没有新旧,你眼里只有文章,那就盯着文章,啥都别想,蜜蜂飞不出玻璃瓶,不是真的有瓶子,而是心中的魔障。
一切回到事情的本然上来。
听到这,我如雷劈一般,那一句“眼里没有新旧,就没有新旧”给我灵魂深处一击。
那一刻我茅塞顿开,对,这些东西都是人为分开的,文章是无辜的,新媒体文也只是新的传播载体罢了,我何必去仇视他?
写自己的文就好,回归本质,回归自己。
那一刻我也懂了,为什么境界高的人,往往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世界的本质,道法无形,一切回归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才会觉得这个世界复杂,而回归自己的内心,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这就是今天领悟的“空杯心态”
原来空杯心态可以不是倒掉杯中水,再倒新茶,而是不断的领悟,不断的增加自己这杯子的范围,包容万物。
谢谢丹老师这番话,点醒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