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本书《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时间管理方面的书,我阅读了有一些了。这类书籍一般是日本欧美的居多。看到“柳比歇夫”这个名字,咦,俄国人名,稀奇,所以借回来一看。
柳比歇夫是谁?书中说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个专家,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杂家学者,研究成果颇丰。遇到他,让人觉得“总算找到一个人,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
我还是没概念,所以搜索了一下。“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来自百度)”
他毕生受益的生存法宝是时间统计法。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证明了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之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时间统计法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自己自发的也采用过这个方法来记录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我将时间支出进行统计,最后算出自己朝目标前进了多少,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需要调整计划。通过时间统计法,让你知道时间都去了哪里,让我更珍惜时间,对时间充满敬畏。所以我深知该方法的实用性。
而让我震撼的是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和他的坚持:56年,持续一生。“柳的时间如同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如此坦率地度过一生,这是罕见的事。”
在柳比歇夫的眼中,时间不是工具,而是进行创造的条件,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他认为,做时间管理,是为了让生活过的更好。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简短的回忆过去,以便更好的理解现在。
虽然柳比歇夫取得了超越天才的成就,但是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是因为年轻时的他就远远优先于他人懂得了: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奇特的一生》中提到柳比歇夫具有非同寻常的时间感,他能精准的感知到时间到流失,仿佛对他来说“时光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冰冷地流逝”。他训练自己感受时间的能力,将自己的时间变成物质一般,就不会无踪无影地消失,抓不到。将时间记录下来,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出来。这样做会给你最实在的收获。
一年之计在于春,来,试试训练自己的时间掌握能力,开启新技能——时间感,让“时间去哪儿了”对你来说不再是问题!
本书阅读小建议:
书的前几张看得让人觉得无味,铺陈的记述,没有干货。几页的内容,写书者也知道读得无味,每章后面痛快得给了“段落总结”来概括。
此书不是干货满满的“术”的介绍和推广,而是文字直观地记录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让人感受一下能坚持时间记录法56年的人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