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山》戴维.布鲁克斯
本书的核心是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关于这个答案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作者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人气作家,曾经那么意气风发,曾经坚定的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就能塑造良好的品格,获得不错的成就。因此为了事业️上的成功,他长期对身边的人冷漠、疏忽、缺乏同理心,最终和妻子离婚,孩子离开去上学大学,想诉苦时却连朋友都找不到。因此他进行反思,意识到只是片面的追求自我成功,自我完善,个人自由,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他在书里把人生比作登山,第一座山是为了获取个人成就,外在的名利和享受;第二座则是奉献,舍弃自我,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作者把快乐分为几个层次,身体快乐,精神快乐,情感快乐,道德快乐,他认为道德快乐是最高层次,永恒的快乐,而其它快乐都是短暂的。
很多人觉得名人有钱有闲才可能去帮助他人,其实不是,有的人并没有登顶第一座山峰,有可能从山腰跌入山谷,反而让他们发现更深层次的自我,察觉到自己爱的本能,愿意去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
为什么需要第二座山?在战争、饥荒、瘟疫面前,人们联合起来织出社会之网,个人需要依附社会,社会也需要束缚个人。随着时代进步,人们个性张扬,越来越自我,都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我实现。这是被社会认可的,并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社会评价标准越来越单一,人们逐渐丧失了善良,同理心,责任心,公义精神,变得对身边的人都缺乏关心。极端个人主义,把一切看成是有条件的,变得唯有利益可以驱使,貌似获得了自由,却戴上了另一种精神枷锁。他们失去了高尚的、富足的精神生活的可能。
如何攀登第二座山?首先,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自己真实的渴求,而非随波逐流;其次,注重自己心灵和灵魂的成长,承担道德责任;最后应该重视承诺的作用。作者谈到现在同小区的邻居大部分都形同陌路,这就需要志愿者去重建社区纽带,让人们用亲密的联系取代冷漠的距离。
人生,不应该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我们渴望亲密关系,人可以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到滋养,社会也需要人与人之间强有力的链接。我们不应该只追求自己的私欲,而应该致力于攀登第二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