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时会不会发现自己好像老了,即使是20多岁的年龄,却有着70岁老人的身子骨和状态。稍微使点劲儿就容易抽筋,一天什么都没做却浑身酸痛,东西放哪儿转头就忘,要做某件事一被打断就再想不起来,仿佛脑中有一个白点在吞噬你的记忆,让你不断的短暂失忆。
更可怕的,是你大脑得以灵活运转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以前在高强度刺激下能产生的高效率作业,现在却不得已的必须经历多次短暂歇息,否则“脑子要炸”,“眼睛要瞎”。
于是,我们“回避”的本能开始慢慢吞噬思考能力,让你的大脑暂停运作,开始凭借“习惯”来生活;慢慢吞噬自律性,让你阶段性打鸡血做运动,办长期健身卡时的信誓旦旦可能喂了狗;慢慢吞噬你曾对这个世界怀有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你不会再抓紧双休时间跑去城市周边的小乡镇看刚开的油菜花,不会再在旅游时充满高昂的情绪和热情,取而代之的是疲乏,困重,甚至还会开始抱怨为什么要答应出门,又或者你根本不会出门,你可能这天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拿外卖的那几步。
如果你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那我无fuck说。
但倘若你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健身成效显著,有人旅行感受丰富,你真的对此无感,并毫无动心之意吗?有人在练字,有人在读书,而你买的字帖和书都成为你心理安慰的浪费,你也不会自我审视吗?
我最近跟几个不同的朋友说过的同一句话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做,而是你明明知道怎么做,却不去做。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惰性拦住了你一半的开始。你的“惰性”让你不愿意开始,还让你不愿意面对开始后的挑战。
我看过一个国家级游泳运动员的纪录片,他在澳洲冬训时面临着零下10多度的气温,而水里的温度则更甚。采访的记者问他,不冷吗?水下不冷吗?他坦然的回答,冷啊怎么可能不冷,但你老是想多冷啊,这受不了那受不了那就下不去了,还不如趁着自己什么都不想的时候直接跳下去,最开始的那一会顶过去就好了。
许是我见识浅薄,因为这番话真真的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我本来是个想得很多并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在做任何事前要思得周全。前行的计划,万一的后路,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思前想后一拖再拖,做事迟迟不能动身。听到这番话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我们都要学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于是在决心减肥时,我把运动都买齐就开始行动了,前两天我也经历着信心爆棚,感觉自己能瘦成闪电的心理。在短短4天后,运动开始前我脑中的一些“懒惰”、“拖延”、“自我合理化”的杂念便开始作祟,我在他们刚冒头时就立马铺瑜伽垫开软件直接开始。接下来的每天,我都有意识的不跟这些杂念碰面。在20天之后,我已初步形成运动“习惯”,该运动时可以什么都不想就直接开始。一个半月后,我瘦了10斤。接下来准备在今年7月前,瘦到理想数字。
这番话的作用还体现在我一个人长途旅行时。
因为没一个人出过远门,慌慌张张,对于旅行必备物品完全没个概念。于是刚到武汉的第二天,在10月份的武汉大学一个人赏着樱花树干的时候,我就把身份证给掉了。我心想WTF?武汉只是我的第一站好吗?我准备玩上大半个中国结果第一站就出岔子?外公在我走之前还特意打电话要我注意安全?朋友们还指望着我每天发美食美景给他们看,结果我这么怂的捅这么大一篓子?我不要面子的啊?
在发现这件大事后立马上网搜搜搜,1个小时内作出判断。行李寄存在武汉,回去办个临时身份证,3天身份证到手后回武汉拿行李继续旅行。得出结论后心里总算踏实点,转念一想,既然这样,那就在武汉再玩几天再回去办身份证好了。
后来,有一个知道这件事的朋友直呼我心大,并说要是她遇到这等惨事,估摸着拖着行李箱抽抽搭搭的滚回家了。我笑她夸我夸得太不实在。我知道她也是有想法就拖不得太久的人,就像昨天打电话喊她来北京玩一样,她今天就发微信说过些天就过来。她若遇到这事,估计回家办完身份证,八成闲不住又会改变路线继续出门。
我乐意跟这种人做朋友。就好像老有人跟你一起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你追我赶,我特别享受这种双方促进的生活节奏。
愿你在这个气都来不及喘一口的现代社会中,仍有属于青年人的,破茧而出的勇气和朝气。毕竟我们还挺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