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谬误:堂·吉诃德的假想敌
前面我们谈到了两种概念混乱的具体表现,一种是不顾语境、乱贴语义标签,另外一种是层次混乱。接下来我会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谬误,就是混用前面我说的各种概念混乱的方法,给你造一个稻草人。大家说为什么要使用稻草人?因为它是个假人,它是个风车。堂·吉诃德攻击的那个风车,它不是真的目标。
在辩论的时候,你本来想和他说A,这个家伙却开始说B,然后他拼命说,B不对,然后让你忘记对于A的讨论,这个B就起到了稻草人的作用,这也是混淆视听的一个方法。
我们现在可以举一些具体的稻草人谬误的案例。比如有一个地方叫赵家庄,赵家庄有个地主叫赵员外,他不是很厚道,收租收多了,我是乡民的代表,想说道说道,结果我和赵员外就谈判了。
我说,“赵员外您的租子收得太多了,行行好吧,今年收成都不好,能不能少收点?对不对,乡里乡亲的。”
赵员外说,“是这样的,去年乡里面的桥坏了,我还是出钱修了,总而言之,我还是个好人,你不能这样抹黑我。”
他说这个话就是搞稻草人谬误。请注意,我并没有否定赵员外去年修桥这事儿,我说的是今年他的租收的有点多。我和你说一件事,你和我扯另外一件事干嘛?好像我是在批评你去年没修桥一样,好像给人制造这样一个观感,其实不是这个样子。赵员外如果是个诚实的人,他就应该坐下来和我谈,租哪里收多了,我们可以拿个算盘,一笔一笔地算,这才是一个讲道理的正确的姿态,而不要扯另外一件事情,使得我们讨论的话题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