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优秀的人自带光芒”,那么我想:一场优质的教育活动一定是自带磁场,原本根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一大群人,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却因“教育行走”而连结在一起。
《我依然还是我》,退休后再次出发的教育行走者——深圳市南山邓秀华,从她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不息、成长不止的终身学习者。邓老师笔耕不辍,专门参加写作提升班的学习;邓老师学习不止,阅读是她每日里的必修课(简书里的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足以证明);邓老师乐于奉献,积极主动参于各种公益活动,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给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以启迪。
“行就走,走就行。读、写、行,至少有一样在路上!”这是邓老师向我们发出的召唤,在教育行走的路上我们自当“痴情应如她,行走更专情”!
《1年胜似20年的成长密码》中,江西省平乐市第九小学的青年教师蒋铭国老师为我们解开了自己野蛮成长的密码。他入职时间不长,但却以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为个人成长的座右铭,将写作作为了自己成长的快速通道,在日更中找到了自信,汲取了能量,不断拓展了自己生命的长度、宽度与高度。
“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他是教育行走路上的的笃行者!
桃源卓雅幼儿园郑沙校长,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小学转行到幼儿园,深入一线,走进儿童的世界,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牵好孩子的手,让孩子更好地面对小学的生活?第一年的她足足瘦了14斤.......
一童一世界,她看到了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看到,被关怀,被支持;如果老师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值得被爱和被支持,就能给予他们巨大、无形的力量。她自己也因走进了不同的学校,走上了不同的岗位,从而获得了更广阔的视角,继而可以更全面地看待教育。
《你的视界就是学生的世界》,这是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周国平校长带来的讲座。(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超级喜欢,凡事看待的视角不同,完全是不同的结果。)
他谈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不应该只是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你追我赶,而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个体得到充分体验。穷则思变,抱怨则永远不变。有了创新,教育就变得好玩。教师需要梦想,教师要有担当,教师要有创新,教师要有持久力,教师需要守住自己的尊严,教师需要自信的表达。
同时,他也指出:写作,就是教育的改变。在夜深人静时,把这些故事都变成文字,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见。美好的教育就是从老师的视界开始!
厦门英才学校苗旭峰相信《写作为教育人生赋能》。坚持写教育随笔、教学故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孩子们看到老师在写他们时,他们愿意用更好的姿态出现在别人的世界里。同时,也密切了家校关系,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写作无形中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师生共读共写开展的如火如荼,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班级文化。
从这些一线教师的分享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原来教育路上,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我们还需要这样做.......优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次次优秀叠加的成果。让我们即刻出发,一起走向通往优秀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