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蹭博士的课,陆磊老师符合我对一个研究员和学术工作者的所有期待:严谨、客观、逻辑清晰、科学态度、钻研精神、知识深博。他满足我对一位良师的所有期待甚至让我感到惊喜,他在乎、照顾学生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安排、组织讲课内容。在写论文、做研究的方法、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传授和经验借鉴方面,他没有半点陈词滥调,亦没有说教,我感受到的只有震动、感动。震动于我竟然当下为自己以往做论文、写文章时的轻率态度而万分羞愧,对严谨的学术态度生起一股油然浓烈的向往和从此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的决心。感动于老师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秉持这样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一定是在讲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这种久违的作为师长的关怀让我如沐春风。
他的讲课内容逻辑清晰,条分缕析,每一点都会深入展开,结合实例,融入经验感受,语言风趣幽默却又平实客观,让学术性的知识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这样的教课方法所呈现出的内容就好像是一桌丰盛的大餐:既有营养丰富的主食,又点缀着开胃可口的小菜,同时又追加一盘清新爽脆的水果拼盘,吃下来既毫无暴饮暴食的消化不良,也没有白米饭白开水的食之无味,反而神清气爽,动力十足。
在解释一些经济金融现象时,他坚决只给出客观分析,绝不妄下判断,并以早年犯错、吸取教训的例子传达做学术研究应秉持的态度和精神。二十年前的他做了一篇自以为了不得的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却因通篇充斥主观判断被老师批为不及格,从此他养成了研究任何主题、领域都要找来所有相关文献并找出第一手观点作者的习惯。他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没有做任何主管判断,没有自诩为好习惯,也没有告诫,但整堂课两个小时下来,我已经将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学习典范,在心里种下了今后不妄下判断的种子,也决心养成他那样的习惯,虽然他没有说,但显然我们自己心里都有判断,那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也有义务这样去做。
不仅如此,他还让我在职业生涯方面更加清晰、坚定了做研究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他看上去非常年轻,精力充沛,讲了三个小时没有中途休息。得知他46岁的时候,我惊住了,他顶多三十出头!身材挺拔,中气十足,言语铿锵有力、干净利落,棱角分明的脸庞红润阳光,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他浑身散发着知识之果熟透、已经收获了好几茬之后那种大地般的浑厚、朴实的气质,他灵动而沉稳的讲述中会时不时带上一些明显的官方式语言,却一点也没有惺惺作态之感。那样的自然流露,那样真实妥帖的表达,那种举手投足的从容不迫,那抹嘴角的笃定稳重,那般富有生气的作为一个研究者、作为一个人的流动感、生命感,那样一种存在状态,甚至让我开始向往政府工作,向往成为一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经济金融研究者,不,不一定非要成为怎样的研究者,只要能够像他那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独立思考、不断钻研的人,那该多么幸福!我不知道他做出了哪些努力,磨练了哪些品质才让他成为他现在在我眼里的样子,但我诧异于知识、思考、理性、逻辑、客观、科学、行动等等这般冷静的词语分明让我的心开始柔软、澄澈、通明。
知识、理性、科学的光辉那样迷人,就这样透过陆老师把我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