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杂文全集》是一件吃力的事,毕竟时间有了跨度,环境也不一样了,这让我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我就试图从某个点来解读,从中吸取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那个时代文化发展和思想斗争的真实写照。对他而言,“是匕首、是投枪”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我现在理解,他是为了实现自己唤醒国民性的梦想,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在这些杂文创作上了。而我却没有这么大的理想,只是想写好文章,不让那些“有见识”之人挑出许多毛病,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鲁迅先生除了小说故事(一生只留下两本小说集,却留下了十六本杂文集),还有诗词(这个留在以后写)。他的杂文被誉为“笔锋犀利,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我想,这方面的方法、知识和写作水平,肯定值得我们学习。拥有着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一定会让我感觉到是一种隽永的艺术享受。
先看看《坟》的题记,一如既往的犀利讽刺,是因为有人憎恶他的文章,感觉到了不舒服。这正是有人要看他的文章,有人反对他的文章。“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看看,这态度多好啊!就算你憎恶,我也要写,明知道你讨厌我的文章,可我就是要写。他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活着,延长生命不是为了爱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那些讨厌他文章的人而活着。
鲁迅先生写文章,还有一个小小的意义,就是为了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痕迹留下来,他做到了。他写这篇题记的九十五年以后,在一间小小的温暖的房间里,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认真读过,并且把他的感想写成了文章。
鲁迅先生写文章,也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很多文章都是受到了编辑的影响。其实写文章本来就是这样,编辑需要你怎么写,你要尽量去适应编辑。有喜欢长文的编辑,比如当时鲁迅先生投稿的《河南》,编辑就让他写长文,越长越好,越长稿费越多。以至于后来鲁迅先生再看时,差点认为不是自己写的。还有他投稿的《民报》,喜欢他做怪句子和写古字,鲁迅先生都一一照做。
而我就该反省了,散文写不了,长文写不了,故事也写不好,随笔更不行。至于像本文这类什么读书感悟,还有一些议论观点等等的文章,总是挠头。这不会是不会写吧?就拿写不了来说事。
鲁迅先生这篇题记,写得真是好。既有讽刺挖苦,又有自我谦虚,甚至还带着一些自我飘扬的意思。用最近流行的话怎么说来着?他这是凡尔赛还是凡赛尔文学,我也弄不懂。
这篇题记,可以说就是一本杂文集的序,也可以说是先生的随笔。它从平凡中看出来伟大,从讽刺中看出来立场,从自嘲中看出来谦虚,从怀念中看出来性情。首先上来就亮明了观点,说出来自己的立场,并解释了这本杂文集的用处。以小见大,就是专门对付“软刀子杀人”的。他要把自己过去写出来的这些自称是“糟粕”的文章,给自己鼓励,留着自己做纪念。
这篇题记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写的。全文大概一千五百多字,即是总结也是号角,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他写作的风格。最后鲁迅先生非常有礼貌的感谢了帮助他的朋友们,有替他搜集的,有替他抄写的,还有校印的。他希望这本杂文集出版了,能博得朋友们的真心愉快的一笑。
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一直以来,有很多朋友都在帮助我。他们放下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帮我找错误,查漏洞,完全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关心。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这让我很感动。谢谢!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