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的网上语文作业打卡很不认真,明显看出是敷衍应付,但昨天下午我选择相信他,没检查他,手机在他那儿一个下午。
父母选择相信孩子,信任孩子其实风险是很大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包括大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自律,何况一个13岁的小孩子。所以说父母在孩子中心中有威信,他就会有所收敛。
但我昨天在小米面前表现出,米爸爸说话不好听,不学习什么之类,明显是嫌弃他的话,结果孩子昨天就大声的和爸爸吵架,我当时也没有指出小米这样对爸爸是不尊重的,今天早晨我又对米爸爸吵了一通,嫌他说话难听之类的.小米还安慰我说:妈妈你就把爸爸当小孩或者老人,你看看奶奶说话也不好听,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是你对奶奶每一次就很有耐心,所以奶奶很喜欢你呀,很信任你呀,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对你说呀。至于爸爸由我来说他,毕竟父亲对儿子是很包容的。
打完球,去吕老师家的路上,米爸爸又数落小米,昨天作业不认真,时间管理不好,总是把东西拖到最后。结果小米非常反感,一下子把吃一半的热干面放到车上,呈对抗状态。那一刻我才清醒的意识到是因为我在孩子面前总数落爸爸的不是,导致他威信丧失,所以孩子无视爸爸的存在。那一刻我什么也没说,允许米爸爸在前面还不停的说,过一会儿小米又继续把面吃完,下车去上课。
接着米爸爸又对我说:整个暑假打球,上课,每天花两百多,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当时听他说这话,心里不舒服。我马上想起小米说把他当小孩儿或者老人看待,心里平静了一些。再说了我们学习了,知道说话时候带着包子味(说话先有意思,再有意义,别人能听得进去),但是没有学习的人太多了,他们说话是带着臭豆腐或者榴莲的味道(说话的理儿都对,但就是不想听),怎么办?你不能要求别人和你一样都有包子味吧,真正的高人都是“何其光,同其尘”,就像院长那样,成为武侠高手。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和对方融为一体,让对方心服口服。
米爸爸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孩子投资,他希望孩子出彩,希望他优秀,希望他拥有美好的人生,这没有错呀,他的起心动念是好的呀!而且他说的很对,孩子是需要有人监督的呀,不能总是一味的哄他,捧他,欣赏他呀。
我觉得有的时候是我太情绪化,有些任性,不够理智,客观。
院长说,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最高的统帅。
有时我们为了图一时之快,吐槽对爱人,对家人,对孩子的不满,自己是舒服了,但是带来的杀伤力和损失,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我在接学生的咨询中发现,很多的孩子认知跑偏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家里其他亲人的坏话或表达不满。有一个女孩儿抑郁症很严重,她的认知模式也让人担心,什么事在她眼中都是不好的,悲观的,没有希望的。和她交谈中发现,她妈妈对爸爸非常不满,对奶奶不满,对娘家的妈妈也不满,对娘家的姐姐也不满,好像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欠她很多似的,甚至奶奶去世了,爸爸求妈妈,妈妈也不去参加奶奶的葬礼,而且妈妈还不让女儿回家,说奶奶重男轻女讨厌的很,死也不能原谅她。
我作为一名学习者,常去疏导他人,可不能自己先掉进坑里呀!得先把自已给“捞”起来。于是,找出了一个本子,弄成“小米成长手册”,把我想对他说出的话都逐条列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说话时带有情绪发生冲突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要好。
果然今天,我把“成长手册”给他看,当然我先表扬他,“我最欣赏你这一点,有反省反思,及时止损能力,能很快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并且怎么做。”小米看后说:妈妈,以后我这样做,你看行不行?我拿你手机干事情,先说清楚用时多长,并且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不会一整个上午或者下午把手机都霸占着。以后我会做一些让你放心的事儿,你就会真正相信我了。
而且我也意识到,以后,米爸爸无论说话多难听,我在孩子面前不再怼他,让自己的包子味去影响他的榴莲味。再说了,米爸爸很理性,看问题看到本质,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有的时候头脑发热,并不能做出正确选择。我还需要特别努力,特别用心的学习,才能达到院长的境界。海勇老师曾经也说过,一个家庭里面只要有一个明白人,这个家就有希望,最怕的是全家人都糊涂,那么这个家庭就是热锅上的家庭了,乱成一锅粥。
建成夫妻统一战线,这个家庭才会有战斗力。
危机=危险+机遇
矛盾=发展
生命中任何一次丧失和问题,都是命运的重新组合和重建。关键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改译”的力量。(把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的事都变成自己成长的机会。不抱怨,直视问题,清晰问题,解决问题。)
犯错误了怎么办?
算了,改正再来呗。咱们是人,又不是神,谁不犯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