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藏传佛教信仰的心脏和精神支柱

拉萨大昭寺是西藏最神圣、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

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大昭寺是世界的中心,是整个宇宙的缩影。其藏语名称“祖拉康”意为“经堂、佛殿”;“觉康”意为“释迦牟尼佛殿”,特指供奉着最珍贵佛像的主殿。汉语名“大昭寺”据说始于清朝,与“小昭寺”相对。

大昭寺的建造(7世纪中叶)早于拉萨城的形成。拉萨(Lhasa)在藏语中意为“圣地”或“佛地”,其得名正源于大昭寺及其供奉的佛像。

大昭寺由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主持兴建(约公元647年)。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传说文成公主观天象、察地形,认为西藏地形如仰卧的罗刹女(魔女),而拉萨中心的卧塘湖正是魔女的心脏,需填湖建寺以镇之。

尺尊公主带来的不动金刚佛(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带来的觉卧佛(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建寺的核心原因,需要供奉的殿堂。

工程以山羊驮土填湖(“惹萨” ——山羊驮土之地——是拉萨古称来源之一),在此基址上建起了大昭寺。

大昭寺主殿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又称“觉卧佛”)。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尊释迦牟尼佛祖亲自开光加持的等身像之一(8岁、12岁、25岁),且12岁等身像被认为最为精美、珍贵,是佛教徒心中佛祖真身的代表。

朝拜这尊佛像是无数藏传佛教信徒一生的终极目标。人们常说“不到大昭寺,等于没到拉萨;不见觉卧佛,等于没到大昭寺”。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信徒磕长头朝圣的最终目的地。无数信徒从藏区各地,甚至从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藏区,历经数月或数年,风餐露宿,磕着等身长头来到拉萨,只为在大昭寺的觉卧佛前顶礼膜拜。

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转经道”之意)是拉萨最著名的转经道,每天都有大量信众手持转经筒、口诵真言,顺时针绕寺转经。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寺内壁画、雕刻、塑像等艺术珍品,记录了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重要人物事迹和佛教教义,是研究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的宝库。

它见证了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发展以及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形成,是格鲁派(黄教)的重要寺院,但也受到其他各派共同尊崇。

寺内存放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立于公元823年,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载了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汉藏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见证。劝人种痘碑是清朝乾隆年间所立,记载了推广种痘以防天花的事迹。

拉萨大昭寺远不止是一座寺庙。它是藏传佛教信仰的心脏和精神支柱,西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和核心象征,汉藏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无与伦比的建筑与艺术殿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