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各地文旅可谓是开启了“卷”的模式,从年初各地文旅局长齐上阵,亲自拍摄宣传视频,到省份、城市拟人化“喊麦”,展示各地风采,在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快速复苏,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但亮眼成绩的打造,不仅是靠吆喝就能“卷”出来的,更多的还得是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加强服务保障,提升城市温度。今年以来哈尔滨频频“出圈”,冻梨切块、驯鹿出街、热情夹子音,更是让众多本地人都直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一系列高品质服务,让哈尔滨在元旦假期期间文旅产业总收入达59.14亿。从哈尔滨的火爆中,我们得以窥见,文旅的发展要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以更加热情的态度迎接每一位游客,从交通、市场监督、信息提示等多种公共服务的角度着手,加强服务保障,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诚意与热忱,触碰到城市的温度。
彰显本地特色,突出文化体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是最根本的遵循,文旅产业也应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基本,结合本地文化内涵,宣传本土多元文化,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景丰富游客对地区的认知和想象。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尝试科技赋能,加强游览体验,强化沉浸式游览体验,着重加强文化共情,丰富文化体验。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结合文化与旅游的双重优势,互相带动,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强化品牌建设,扩大产业规模。要主动适应文旅消费新趋势,加快传统景区创新提档,持续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强化品牌建设。不断促进文旅产品提质升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深挖本地文化IP,增强品牌宣传,提高城市辨识度、知名度。加强品牌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跨界大力融合发展演艺、公共文化、游乐游艺等相关领域,推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社交媒体不断激发文旅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为城市形象“破壁”和“出圈”提供了新的机遇,文旅卖力“吆喝”固然重要,但更要从服务质量、文化建设加大力度,以实际的高水准旅游体验,赚取游客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才能带动文旅产业长效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