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许诺,今天兑现了,早上起来给儿子做了美味早餐:手抓饼、煎鸡蛋、柚子……
早饭后带着儿子去学校做核酸,然后带着闺女去医院做核酸,不知不觉中上午就过去了。
下午先是让他们陪着我去修改申报材料,而后是我们陪着儿子去买山地车。
买车是儿子提出来的,大概是2号那天,接儿子练字回来,他说想要一辆自行车,心想这是除了玩具和文具以外,儿子提出的第一个诉求,于是就带着儿子拐到就近的店里看了看,儿子很快就相中了一款白色的车,问了问价格一千多,着实一惊,想起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我上高中时,为了和小伙伴们一起骑车上学央求爸爸给我买的,当时闺蜜的爸爸说没有必要买新车,有些二手车就很好,于是在闺蜜爸爸的张罗下,我和闺蜜各提了一辆二手车,虽说是二手的,但是我们两个人的车却很崭新,骑起来也很舒服,那辆车陪我度过了整个高中,记得高二那年奶奶生日,我拒绝爸爸来接我,自己骑着我的小洋车从学校回了老家,还给奶奶带了礼物,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用再依靠父母……
那时我和闺蜜的车就二三百,记得当时爸爸开始跑大车,每次略有亏本时,爸爸都会惋惜的叹一句:哎,又跑了一辆自行车呀。
我对山地车不太了解,于是和儿子商量,回头让爸爸带他来。
接下来一是一直雨,二是老公一直上班,这事便一直拖着,昨天老公下班后,带着我们去转了一圈,儿子一会觉得捷安特的灰色不错,一会又觉得赛克的那款红色也可以……
因太晚了,便和老板说今天下午再来看。
我不喜欢讲价,觉得只要能讲下价的,就永远会觉得亏,便去了老一中门口捷安特,让儿子再对比挑选,最后还是挑选了他喜欢的那款灰色车。
我和孩子们开车先回,老公负责骑车回家,到家后才发现,今天出门带的黑色袋子丢打印店了,于是又驱车从大西头跑到大东头……
路上突然想起来,那天去买衣服,程姐姐说不习惯背包,老板说:不背包,说明过得不精致……
粗糙了30多年的我,总是背着十几块或者外出学习送的帆布包,因为那包可以装下A4大小书,从不背包,买的包能放旧、放不时兴……
这次丢包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过得太粗糙了,如果包是自己的一部分,也许就不会忘记了吧?
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随风流逝。
返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妈妈,姥姥教我骑车可有耐心了,你也可以,对吗?
我:对,我也可以。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楼带儿子骑车,没有教孩子骑车的经验、力气也不够大,两趟下来,我就有点控制不住儿子和他心爱的“捷特”(他新车的名字)了。
换老公扶车,不一会儿子就学会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起了儿子之前背过得一篇作文《第一次学骑车》,骑车和父亲似乎成了标配。虽然儿子第一次学骑车是姥姥教的,但第一次学骑山地车,爸爸功不可没。
明天开学,导出学生作业打卡情况,给没有按时打卡的学生挨个打电话询问原因,在沟通中,会发现有一定自觉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比较负责的家长,他会督促着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打卡,有些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但是因为忙会忽视对孩子的监督,在接到我电话时,会立马去落实原因,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也有不关心孩子的,询问原因时,这些家长就一句话:你问他吧。然后就在旁边一句话都不说,似乎学习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家长无须过问,更有甚者,因为和孩子赌气,把作业撕掉的。
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是孩子的躺平与将来无尽的后悔。
最近在看电视剧《大考》,这不电视剧写得很接近我们的生活,金和县四中极具代表性的高三学生有四位,分别是周博文、吴家俊、田雯雯、秦司遥。而金和县一中最具代表性的高三学生有两个,分别是高铭宇和潘小萱。学生来自每一个家庭,在共同的学业压力下,个人也呈现了不同的形态。
我们面对一个班50个孩子,两个班100个孩子,也就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100个家庭,真的是百家百态。
这更加考验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明天开工,一个也不能放弃,加油!